第995集 史书留名朝廷将医馆事迹入秦史(2 / 3)
医方的热闹劲儿。”
李斯笑了笑,“陛下说,文字记不清的,让画来补,这样后世子孙翻开史书,就能看见咱们大秦的医道有多兴盛。”
秦斩走出宣政殿时,晨雾已经散了。
阳光洒在宫墙上,把那些刻着战功的石碑照得格外清晰。
他想起昨天去医署时,素问正坐在院子里修订《大秦医道展史》,案上堆着的卷宗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那是十年前她刚到咸阳时,给秦斩写的第一张药方,上面的字迹还带着些生涩。
如今,这张药方背后的故事,就要被刻进竹简,流传千年。
三天后,秦斩带着详册再去咸阳宫时,张苍已经写好了《方技列传》的初稿。
竹简摊在案上,从“始皇二十三年,置大秦医署,以素问号副署长”
开始,一笔一笔记着医馆的往事。
秦斩翻到中间,看到“蝗灾时,素问号育种,得抗蝗药材三种,惠及关中五郡”
时,忽然想起当时素问在试验田里守了四十天,眼熬得通红,却还笑着说“再等两天,就能确定哪种药材最耐旱”
。
“这里还得加一句。”
秦斩指着竹简上的一处,“去年海外建医馆的时候,西域的大宛国国王得了怪病,是素问带着弟子去治好了,后来大宛国送了一百匹汗血马,专门用来运送药材。
这件事不仅能显医道的厉害,还能记上大秦和西域的交情,多好。”
张苍点点头,拿起刀削掉原来的文字,重新刻了起来。
李斯在一旁看着,忽然开口:“陛下还说,等《秦史》刊印的时候,要把医馆的《十年疗效册》附在后面。
那本册子上,每一页都记着一个被治好的病人的名字,还有他们写的谢辞,比咱们写的列传更实在。”
秦斩心里一暖。
他想起上个月医馆庆典时,那些百姓捧着万民伞来谢素问,有个白苍苍的老人说“我孙子当年得了天花,是素大人救的,现在已经能下地干活了”
,还有个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说“这孩子是在战地医馆出生的,当时兵荒马乱,要是没有医队,我们娘俩早就没了”
。
那些声音,如今都要被写进史书里,不会随着时间消失。
又过了半个月,《方技列传》的定稿送进了皇宫。
秦始皇翻看的时候,秦斩和李斯、张苍都在殿外候着。
阳光从殿门的缝隙里照进来,落在他们的衣摆上,安静得只能听见殿内翻动竹简的声音。
“好,写得好。”
没过多久,秦始皇的声音从殿内传出来,带着几分欣慰,“不仅记了大事,还记了百姓的念想,这样的史书,才配得上大秦。”
他顿了顿,又说,“传旨下去,让工部赶制一百套《秦史》,一套藏在阿房宫的藏书阁,一套送到医馆,剩下的分给各郡的郡守,让他们都看看,大秦除了铁骑,还有能让百姓安康的医道。”
旨意传出来的时候,秦斩忽然想起素问昨天说的话。
她在医署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槐树,说“等这棵树长大,咱们的医道就能传到更远的地方”
。
如今,这棵槐树还没长高,医道的故事却已经被写进了史书,就像秦始皇说的那样,要陪着大秦,传千秋万代。
当天下午,秦斩把消息带回医馆时,素问正在给弟子们讲课。
听到医馆要入《秦史》,弟子们都欢呼起来,有个年轻的弟子还说“以后我教我儿子读史书,就能告诉他,当年我跟着素大人治好了多少病人”
。
素问笑了笑,转身看向窗外——院子里的槐树上,新抽的嫩芽绿得亮,在风里轻轻摇晃。
“其实不用等史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