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集 朝廷嘉奖封秦斩护医将军衔(2 / 3)

加入书签

本“南地医案录”

,越看越心惊。

案录里记载,变异瘴毒若不及时控制,会通过水源扩散,感染的人多了,恐酿成瘟疫。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漫天飞雪,心中暗忖:明日去曲江池,定要查清楚污染源在哪里。

次日清晨,雪停了。

书生准时来接沈砚之,两人带着药箱,骑马赶往曲江池。

曲江池边的雪地上,零星散落着几块石头,还有几个孩童留下的脚印。

沈砚之蹲下身,仔细查看湖边的泥土,又取了些雪水装入瓷瓶中。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不远处的漕渠入口处,飘着几具死鱼的尸体,水面上还泛着一层淡淡的油光。

“先生,那是什么?”

书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色顿时变了。

沈砚之站起身,眉头紧锁:“漕渠里的水怕是被污染了。

你看那死鱼,还有水面上的油光,很可能是有人往漕渠里倾倒了有毒的东西,才滋生出变异瘴毒。”

他刚说完,就听到不远处传来马蹄声。

转头一看,一队穿着黑色铠甲的士兵正朝着这边赶来,为的将领身姿挺拔,面容冷峻,腰间佩着一把长剑,剑穗上的红绸在寒风中飘动——是金吾卫中郎将李恪。

李恪看到沈砚之,勒住马缰绳,翻身下马:“沈先生怎么会在此处?”

他与沈砚之有过几面之缘,去年他母亲病重,便是沈砚之开的药方治好的。

沈砚之把瓷瓶递给李恪:“李将军,漕渠水源被污染,滋生了变异瘴毒,已有孩童感染。

我怀疑有人故意往漕渠里倾倒毒物,还请将军派人彻查。”

李恪接过瓷瓶,打开闻了闻,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竟有此事?我这就命人封锁漕渠入口,排查附近的作坊与商户,定要找出污染源!”

他当即下令,让士兵们分成两队,一队封锁漕渠,一队去排查周边。

沈砚之则跟着李恪,一同前往漕渠上游的几家作坊。

排查到第三家染坊时,士兵们在后院的角落里现了一个隐蔽的暗渠,暗渠里的水泛着黑色,还带着刺鼻的气味。

染坊老板见事情败露,吓得当场跪倒在地,连连求饶:“将军饶命!

是小人糊涂,想着把染布的废水排进漕渠省事,没想到会酿成大祸啊!”

李恪气得脸色铁青,当即下令把染坊老板关押起来,又让人堵住暗渠,清理漕渠里的污水。

沈砚之则让人取来“净水丹”

,溶解在漕渠入口处的水中,防止瘴毒进一步扩散。

处理完漕渠的事,李恪对沈砚之道:“多亏了先生及时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这变异瘴毒,先生可有办法彻底防治?”

沈砚之沉吟道:“我这里有防治瘴毒的药方,可让人煎成汤药,分给曲江池附近的百姓。

另外,还需派人宣传,让百姓不要饮用生水,尽量喝煮沸的水或是用净水丹处理过的水。”

李恪点头:“此事就拜托先生了。

所需药材,我让人从太医院调拨,定全力配合先生。”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之忙着调配汤药,分给百姓,又亲自去各家各户查看,确认无人再感染瘴毒。

那名女童在连服三剂汤药后,彻底痊愈,书生特意带着她来药铺道谢,还送了一块写着“济世仁心”

的匾额。

这日傍晚,沈砚之刚送走最后一位病人,李恪就来了。

他手里拿着一份公文,递给沈砚之:“先生,陛下听闻你防治瘴毒有功,特意下旨,让你入宫为太医院院判,还赏了黄金百两。”

沈砚之接过公文,却摇了摇头:“多谢陛下厚爱,只是我习惯了在西市行医,与百姓相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