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集 新敌出现匈奴巫师借巫医惑边民(1 / 4)
大秦边境的风,总比关内烈上三分。
入秋之后更甚,卷着戈壁滩的沙砾,往人骨缝里钻。
云沙乡的乡医馆外,老槐树叶被吹得哗哗响,馆内却静得能听见药碾子滚动的“咯吱”
声——周宁正按着素问亲授的法子,给村民李阿婆碾治咳嗽的杏仁粉。
“周大夫,您慢些,不打紧。”
李阿婆坐在矮凳上,裹紧了打补丁的粗布棉袄,看着周宁额角的汗,有些过意不去。
她这咳嗽拖了半个月,前几日还咳得夜里睡不着,是周宁每日上门送药,才渐渐缓过来。
周宁擦了把汗,笑着把碾好的杏仁粉包好递过去:“阿婆,这粉您早晚用温水冲,再配着梨膏,不出五日准好。”
他是三年前从大秦医署学堂毕业的,分配到云沙乡当乡医,这三年里,他跟着医署推行的“分级诊疗”
,走村串户治好了不少人,云沙乡的村民没谁不认得他,更没谁不信他。
可今儿个,馆外的动静有些不一样。
先是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接着是村民们的议论声,吵吵嚷嚷的,竟盖过了风声。
周宁皱了皱眉,刚要出去看看,乡医馆的门就被撞开了,一个十来岁的半大孩子慌慌张张跑进来,脸上还沾着土:“周大夫!
不好了!
村东头来了个‘活神仙’,说能治百病,好多人都去了!”
“活神仙?”
周宁心里咯噔一下。
云沙乡地处秦匈边境,虽说是大秦地界,可偶尔也有匈奴牧民过来交易,从没听过什么“活神仙”
。
他放下手里的药包,快步跟着孩子往村东头走。
刚到村东头的空地上,就见黑压压围了一圈人,里三层外三层,踮着脚往中间看。
周宁挤进去,一眼就瞧见了人群中央的人——那是个穿着匈奴传统皮袍的汉子,约莫四十来岁,脸上画着青黑色的纹路,手里握着一根缠着五彩布条的木杖,正站在一个土台子上,用半生不熟的秦话喊话。
“乡亲们!
我乃匈奴圣山下来的巫医,奉山神之命,来救你们脱离病痛!”
汉子声音洪亮,手里的木杖一挥,台子旁边两个匈奴随从立刻端上来一个陶罐,罐子里飘出一股奇怪的香味,算不上难闻,却带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人群里,一个老汉颤巍巍地举起手:“巫医大人,我这腿疼了好几年,连医馆的药都不管用,您能治吗?”
那匈奴巫医眼睛一亮,跳下台子走到老汉身边,蹲下身,用木杖在老汉的腿上轻轻敲了敲,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说什么咒语。
过了片刻,他从怀里摸出一个褐色的丸子,递给老汉:“这是山神赐下的‘神丸’,你吃了,明日腿就不疼了!”
老汉半信半疑地接过丸子,刚要放进嘴里,周宁急忙上前一步:“老人家,等等!”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周宁身上。
那匈奴巫医也转过头,眼神冷了下来:“你是谁?敢拦我救人行善?”
“我是云沙乡的乡医周宁。”
周宁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这位老人家腿疾是老毛病,之前在医馆诊过,是风湿入骨,需得慢慢调理,哪有吃一颗丸子就能好的道理?你这丸子成分不明,若是吃坏了人怎么办?”
他这话一出,人群里顿时起了骚动。
有人点头附和:“是啊,周大夫说得对,医馆的药虽慢,可管用啊!”
也有人犹豫:“可巫医大人是匈奴来的,说不定真有本事呢?”
那匈奴巫医脸色一沉,突然提高了声音:“你这小子,分明是怕我断了你的财路!
大秦的医馆,收着百姓的钱,却治不好病,还好意思拦着我这山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