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集 医馆庆典庆大秦医道体系十周年(2 / 3)
的功劳,更是大秦百姓的功劳!”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绸带,高声欢呼。
素问走上前,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册子——那是十年前的第一本医案,封面写着“大秦医馆诊记录”
。
“这是十年前咱们医馆的第一本医案,”
素问的声音温柔却有力,“第一例病患是个三岁的孩童,得了急惊风,当时咱们用针灸和汤药,救回了孩子的命。
十年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都记在各郡的疗效册里。
今天,我们把这些册子摆出来,让大伙看看,咱们的医者是如何守护百姓安康的。”
话音刚落,学堂的弟子们便抬着数十张木桌走到广场上,将各郡的疗效册整齐地摆放在桌上。
百姓们围了过去,有的翻看册子,有的听弟子们讲解医案,不时出赞叹声。
“你看这个,”
一个老妇人指着陇西郡的册子,对身边的人说,“我娘家就在陇西,前年我娘得了咳嗽,就是陈医官治好的,没想到还记在册子里呢!”
“还有这个,”
一个汉子拿起关中郡的册子,“我儿子去年得了水痘,医馆的人不仅给治病,还教我们怎么预防,现在村里的孩子都没再得水痘的。”
广场的另一侧,义诊台也热闹起来。
各郡的名医坐在桌后,为百姓把脉问诊,学堂的弟子们忙着抓药、熬药,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
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拉着母亲的手,走到素问面前,仰着小脸问:“素问姐姐,我以后也想当医者,能进学堂学习吗?”
素问蹲下身,摸了摸孩童的头,笑着说:“当然可以,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就能进学堂,和我们一起守护百姓。”
孩童用力点头,攥着母亲的手,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学堂的方向。
午时过后,庆典进入高潮。
各郡医馆的代表依次上台,献上“十年疗效册”
。
陇西郡的陈满捧着册子,走到高台上,声音有些激动:“十年前,我还是个只会用土方子的乡医,是医署教我辨药、诊脉,让我能治好更多百姓。
这册子里记的不是疗效,是百姓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定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陈满说完,台下再次响起掌声。
秦斩接过册子,将其放在身后的案上,那里已堆起了厚厚的一摞,每一本都承载着十年的坚守与付出。
正当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广场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一群百姓抬着一把镶金的万民伞,簇拥着一个白老者走来。
老者走到高台下,双手捧着万民伞,对秦斩和素问说道:“我们是来自各郡的百姓代表,这把万民伞是我们凑钱做的,上面绣着‘医道仁心’四个字,想送给医馆,感谢你们十年来守护百姓安康!”
秦斩和素问走下高台,双手接过万民伞。
伞面上的“医道仁心”
四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绣线里还夹杂着百姓们亲手穿的彩线。
素问的眼眶有些热,她轻声道:“谢谢大伙,这把万民伞,我们会好好珍藏,它不仅是对我们的认可,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往后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大秦医道体系会一直守护着百姓,永不辜负这份信任。”
老者听完,激动地说:“有你们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往后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我们都不怕生病,因为我们知道,有医馆的医者在!”
夕阳西下时,庆典渐渐落下帷幕。
百姓们陆续散去,医署门前的广场上,只剩下飘动的红绸和鎏金灯笼。
秦斩和素问站在高台上,望着远处的咸阳城,炊烟袅袅,人声鼎沸,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