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集 修订版刊印获太子题字荐于全国(1 / 3)

加入书签

咸阳城的晨光刚漫过宫墙,大秦医署的活字工坊里已飘起松烟墨香。

素问指尖拂过新铸的青铜字模,其上“乡镇诊疗篇”

的阳文棱角还带着铸模的余温,她身后的木架上,堆叠的白麻纸正等着被油墨染上新的医道篇章——这是《大秦医典》修订版刊印的第三日,也是太子应允亲临查验的日子。

“副署长,这批字模校勘已毕,只待太子验过便可开印。”

负责刊印的吏员捧着校样册上前,纸页上朱笔圈改的痕迹还未干透,那是素问与三十余名馆医耗时半月,逐字核对新增的“节气养生方”

与“乡医应急术”

的见证。

素问接过册子,目光落在“霜降宜食萝卜粥驱寒”

的批注上,忽然想起上月在云阳乡,老妪捧着熬好的粥拉着她的手说“姑娘的方子比炭火还暖”

,唇角不自觉漾起浅纹。

正此时,工坊外传来马蹄踏石的脆响,伴着手杖点地的节奏——太子嬴扶苏身着素色锦袍,未携过多侍从,只带了侍读与掌印官缓步进来。

他刚踏入工坊便被满室墨香裹住,目光扫过墙面上张贴的修订条目,指尖在“孩童惊厥急救法”

的条目前顿了顿:“听闻此条是素问副署长亲赴三川郡,从十位乡医的经验里归纳而来?”

素问躬身应道:“回太子,三川郡乡野多有孩童因高热惊厥夭折,前番下乡时见乡医用‘掐人中、刺十宣’之法急救,虽有效却无章法,便与馆医整理出三步施救流程,还请太子指正。”

嬴扶苏接过校样册,逐页翻看。

他素知医署修订医典的难处——既要保留旧典中《黄帝内经》的核心要义,又要新增贴合乡野实际的诊疗法,更要将“节气养生”

与农事结合,让百姓看得懂、用得上。

当翻到“夏至防中暑方”

一页,见下方批注“取田间青蒿煮水,日饮三盏”

,他忽然抬眼:“此方正合关中农时,夏至前后麦收繁忙,农人若能依此方防暑,便是少了许多病痛之苦。”

掌印官在旁补充:“太子前日还特意问过京兆尹,得知去年麦收时,因中暑殒命的农人竟有二十七人,若是这医典能早出一年……”

话未说完便觉失言,忙垂噤声。

工坊内的气氛瞬间沉了些,素问却轻声道:“正是因知晓过往之憾,我等才更要让这修订版医典尽快传遍全国。

前日云阳乡的分馆来报,已有乡医照着初稿里的‘外伤止血法’,救下了被耕牛撞伤的农户。”

嬴扶苏闻言,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敲击,忽然道:“取笔墨来。”

侍读连忙铺好宣纸,研好松烟墨。

嬴扶苏提笔蘸墨,略一思忖,便在纸上写下“济世利民”

四个大字。

笔锋浑厚有力,横画如麦田舒展,竖画似松枝挺拔,恰如他对医典的期许——既要有救济世人的仁心,更要有扎根大地的扎实。

待墨色稍干,他将纸递与素问:“此四字便作医典封面题字,另替孤拟一道诏令,命各郡郡守亲督医典放,凡乡野村塾、驿站医点,皆需留存一册,让百姓随时能查、随时能用。”

掌印官连忙记下,素问捧着题字纸,只觉纸面温热似有千斤重——太子题字并非寻常恩宠,而是将医署的医道,与朝廷“与民休息”

的国策紧紧绑在了一起。

她忽然想起秦斩前日送来的消息,说北地郡的药材商已备好车马,只待医典印出便运往边境,让戍边的兵士也能照着“冬防冻疮方”

保养手足,眼眶竟微微热。

“太子,”

素问定了定神,躬身道,“医署已与咸阳书坊议定,此次刊印五千册,除分各郡外,还将在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