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集 养生风潮各地医馆增设养生咨询堂(1 / 3)

加入书签

咸阳城的晨光刚漫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大秦医署总馆前的石阶上已聚了不少人。

有挎着竹篮的妇人踮脚往门内望,有须半白的老者拄着拐杖轻声交谈,连穿绸缎的商户也特意绕路过来,手里攥着叠得整齐的《节气养生册》——自上月学堂将这本册子印了万余册送抵各乡县,“养生”

二字便像初春的新柳,在大秦的土地上抽枝展叶,连街头挑担卖菜的农夫,都能说上两句“春养肝、夏养心”

的道理。

素问刚踏进医署,负责典籍整理的弟子就捧着账册迎上来,声音里带着难掩的雀跃:“副署长,您瞧!

这是近十日各分馆递来的问询记录,单是咸阳周边,就有两千多人来问节气食补的方子,还有三百多户想请医馆的人上门看宅院风水与养生的关联。”

素问接过账册,指尖拂过密密麻麻的墨迹,目光落在“长安分馆”

那一页——当地乡绅联合递了请愿书,想让医馆专门辟出地方,供人日常问养生之事。

她想起前日去城郊巡查时,见农户们在田埂上讨论“惊蛰该吃梨还是吃韭菜”

,连孩童都知道饭后要按揉足三里,心里忽然有了个清晰的念头。

“去请秦斩将军过来一趟,”

素问转头对弟子吩咐,“另外,把各分馆的主事召到总馆,午时开个议事会。”

辰时末,秦斩一身玄甲踏进医署,刚进门就闻到满院的草药香里混着淡淡的陈皮味——那是弟子们按《节气养生册》里的法子,为等候的百姓煮的祛湿茶。

他扫了眼院角围着弟子问养生的人群,笑着朝素问走去:“我刚从西市过来,见布庄都开始卖‘养生肚兜’了,里头缝了艾叶和藿香,说是按医馆的法子做的,这风潮倒是比我平叛还快。”

“正是因为风潮起来了,才要好好引导。”

素问将账册和长安分馆的请愿书递过去,“现在百姓对养生热情高,但大多只知皮毛,有的听了游医瞎说,把寒凉的绿豆汤给风寒病人喝,反倒添了病。

我想,不如在各医馆都设个‘养生咨询堂’,专门教百姓辨体质、学食补、懂经络,再结合节气给定制方案,总比他们自己瞎琢磨强。”

秦斩翻着账册,眉头渐渐舒展开。

他想起上月在草原救灾时,牧民们因不懂冬春交替时的养生,不少人得了风寒,若当时有这样的咨询堂,也能少受些罪。

“这主意好,”

他抬眼看向素问,“不过各地医馆大小不一,有的分馆就两间房,再辟出咨询堂怕是不够用。

另外,懂养生的弟子也得培训,总不能让刚入学堂半年的弟子去答疑。”

“这些我都想过了。”

素问早就在纸上画好了草图,指着其中一页说,“咨询堂不用大,十丈见方的屋子就够,摆两张长桌,墙上挂节气养生图和经络图。

至于人手,我打算从总馆选二十名学过《节气养生册》且临床经验满三年的弟子,先去各分馆带教,等当地弟子能独立答疑了再轮换。

另外,咨询堂要免费开放,每日辰时到申时接诊,还得把每日的养生小常识写在木牌上,挂在医馆门口,让过路人也能看见。”

秦斩看着草图上细致的标注,连咨询堂该放几张凳子、草药茶该煮多少都写得明明白白,忍不住点头:“想得周全。

朝廷那边我去说,前日丞相还跟我提,说百姓因养生闹出的小病症多了,医馆得想个法子规范,你这咨询堂正好解了他的忧。”

午时的议事会开得很顺利。

各分馆主事一听要设养生咨询堂,都纷纷赞同——长安分馆的主事李老医,当场就说自己馆里有间闲置的配药室,收拾收拾就能用;洛阳分馆的主事则提出,想请学堂的先生帮忙写些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