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集 毕业反馈学员治重症获百姓赞誉(1 / 3)

加入书签

大秦,咸阳城。

济世医馆总馆前的青石长街上,初秋的晨光刚漫过屋檐,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搅碎。

两匹枣红马踏着晨露疾驰而来,马背上的汉子翻身落地时,粗布短褂已被汗水浸得半透,其中一人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包,布包缝隙里露出的药草枝叶还沾着泥土,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

“劳烦通传!

我们是陇西成纪县来的,有急事求见素问先生!”

汉子冲到医馆门前,对着值守的学徒拱手急喊,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焦灼。

值守学徒见二人神色慌张,却没半分莽撞,忙引着他们往内院走。

穿过栽满薄荷与艾草的庭院,正撞见素问刚结束晨诊,手里还捏着一卷泛黄的医案。

她见来人风尘仆仆,先让药童端来两碗凉茶,待汉子们气息稍平,才温声问:“二位远道而来,可是成纪县出了什么病症?”

“先生您认得成纪县?”

为的汉子又惊又喜,忙将布包递上前,“这是我们县李大夫让捎来的,他说您一看便知!”

布包打开的瞬间,素问目光微凝。

里面是一本线装册子,封皮上“成纪县医案录”

五个字笔锋工整,正是三个月前从济世学堂届毕业的学员李默的字迹。

她指尖抚过纸页,翻到最新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一桩重症:城西张老栓,六十有二,半月前突胸痛,昼夜难眠,连饮三剂汤药无效,近三日已不能下床。

“李默他……可是遇到了棘手的病症?”

素问轻声问,心头已有了几分猜测。

学堂授课时,她曾着重讲过胸痛重症的辨证之法,只是临床实操需得几分胆识,李默性子素来谨慎,怕是在用药剂量上犯了难。

“先生您猜对了!”

汉子一拍大腿,语气里满是敬佩,“李大夫说张老爹这病是‘胸痹’,得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可他怕剂量不准,不敢贸然下药,又想着先生您忙,便先按您教的‘针灸应急法’扎了内关、膻中两穴,让张老爹缓过劲儿来,再让我们快马加鞭来送医案,求您指点!”

素问闻言,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她翻到医案中间,果然见李默详细记录了针灸时间、穴位深浅,甚至标注了患者扎针后的反应——“针入片刻,胸痛稍减,能勉强说话”

这般细致的观察,倒比在学堂时又进了一步。

“你们先歇半日,午后随我回成纪县。”

素问合上医案,转头吩咐药童,“备上‘瓜蒌薤白半夏汤’的药材,再带两盒‘活血散’,路上用。”

一旁的秦斩刚处理完医馆护卫的事,闻言走过来,手里拎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长刀:“我与你同去。

成纪县山路多,万一遇着劫匪,也好有个照应。”

素问知道他的性子,没再多劝,只是叮嘱药童多备些干粮。

午后时分,一行四人骑马出了咸阳城,朝着陇西方向疾驰而去。

三日后,成纪县城门。

刚到城门口,就见一群百姓围着个穿青布长衫的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什么。

那年轻人眉目清秀,正是李默。

他手里攥着个药箱,额头上渗着汗珠,却耐心地给一位老婆婆诊脉,嘴里还念叨着:“您这是气血不足,我开两剂药,早晚各煎一次,喝上五天准好。”

“李大夫!”

随素问而来的汉子高声喊了一句。

李默抬头见着素问,眼睛瞬间亮了,快步走上前,恭敬地作了个揖:“先生!

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这‘成纪县名医’的本事。”

素问打趣道,目光扫过围过来的百姓,见他们脸上都是感激的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