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集 实践教学带学员赴分馆义诊(2 / 3)
细。”
另一边的东棚,小桃正忙着配药。
有个妇人抱着烧的孩子来领药,小桃接过药方,看上面写着“麻黄汤”
,便麻利地从药柜里抓药。
“大姐,这药得用武火煎,煎到剩下三碗水就关火,给孩子温着喝,出汗了就别再盖太厚被子。”
她一边包药,一边细细叮嘱。
妇人感激地接过药包,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
。
素问在中棚给一个老妪诊病,老妪腿肿得厉害,连路都走不了,是被儿子背来的。
素问按住老妪的脚踝,一按一个坑,又问了问饮食,得知老妪最近总吃稀粥,很少吃盐。
“老人家这是脾虚湿盛,得用五苓散,再加点黄芪补气。”
她开了药方,又对老妪的儿子说:“回去后别总给老人家喝稀粥,买点小米熬粥,再加点盐,不然气血跟不上。”
秦斩搬完药材,也没闲着,见有个流民的鞋子破了,脚被石子磨出了血,便找了块干净的布条,蹲下来帮他包扎。
那流民局促地想缩回脚,秦斩却按住他的腿:“别动,伤口感染了会更麻烦。”
周围的流民见了,看秦斩的眼神从敬畏变成了感激。
日头升到头顶时,草棚里的人渐渐少了些。
素问让学员们轮流休息,自己却还在给最后一个病人诊脉。
那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面色蜡黄,总说肚子痛。
素问摸了摸少年的肚子,在脐周按了按,少年疼得皱起眉。
“你这是蛔虫病,得用乌梅丸。”
她开了药方,又对少年说:“回去后把药碾碎,用温水送服,别吃生冷的东西。”
中午吃饭时,学员们围坐在草棚下,啃着干粮,脸上都带着兴奋。
杜仲拿着自己的笔记,跟素问汇报:“先生,我今天诊了十二个病人,十个是风寒,两个是劳损,都按您教的开了方,李兄说我开的方都对。”
小桃也凑过来说:“我配药时没弄错一味,有个大爷喝了药,下午就不咳嗽了。”
素问看着他们雀跃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你们做得都好,但也别骄傲。
方才我见小桃给那个烧的孩子配药时,没提醒家长煎药的火候,幸好李郎中补了一句。
往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多嘴问一句,多留心一点。”
小桃脸一红,连忙点头:“先生,我记住了。”
下午的义诊更顺利些。
有了上午的经验,学员们不再紧张,诊脉、开方、配药都有条不紊。
秦斩见流民里有几个会木工的,便跟老周商量,让他们帮忙修缮分馆漏雨的屋顶,管饭还付工钱,流民们都乐意得很。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个病人拿着药走了。
学员们收拾着木盒和药箱,脸上虽带着疲惫,却满是成就感。
老周算了算,今天一共诊了两百多个病人,出去一百多副药,比往常多了一倍还多。
“多亏了先生和学员们,不然我们真扛不住。”
老周感激地说。
返程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学员们坐在马车上,还在热烈地讨论着今天的病例。
杜仲跟身边的同学说:“我以前在乡下行医,总怕诊错病,今天跟着先生,才知道诊病要多观察、多询问,不能只看脉象。”
小桃也说:“我以前觉得配药很简单,今天才知道,每一味药的分量都不能错,不然会出大事。”
素问坐在前面的马车上,听着后面的讨论声,嘴角微微上扬。
秦斩看了她一眼,轻声说:“你今天累坏了,靠在我肩上歇会儿吧。”
素问点点头,靠在秦斩肩上,想起白天学员们认真的样子,心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