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oo集 产业鼎盛秦斩素问共定长远计(1 / 3)
暮色如墨,泼洒在咸阳城外的望秦台上。
秦斩凭栏而立,玄色锦袍被晚风掀起边角,露出腰间悬挂的墨玉令牌——那是新政推行后,朝廷特赐的“商政通衢”
令牌,象征着他如今贯通秦地与西域的庞大产业版图。
身后传来轻盈的脚步声,带着淡淡的药草香,不用回头,秦斩也知是素问来了。
“还在看西域商道的舆图?”
素问将一件素色披风递到他手中,指尖不经意触到他腕间一道浅疤——那是数月前在西域寻雪莲时,被守护兽抓伤的痕迹。
秦斩顺势接过披风,反手将她护在身侧,挡住猎猎晚风:“刚收到西域商队的传信,趟载着安息琉璃和大宛良马的商队,已过了玉门关。”
素问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西方,夜色中仿佛能看见商队的篝火连成星河。
她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正是前段时间在西域古城寻得的扁鹊手记,扉页上“上医医国,下医医人”
八个篆字,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今日整理父亲手记,见他记载了当年在临淄办医馆的旧事——那时他说,医术若只藏于锦囊,便如良药埋于深土,救不得天下人。”
秦斩接过手记,指尖拂过竹简上的纹路,忽然想起初见素问时的场景:在栎阳城外的药庐里,她背着药箱,为流民施针疗疾,眼中的光比药庐里的油灯还要亮。
如今两年过去,素问已从当年的民间医者,变成了能在朝堂上以医理辩贪官、在瘟疫中率队救万民的“秦地医宗”
,而他自己,也从一个靠贩运粮食起家的商人,成了手握秦西半壁商脉的“商盟事”
。
“你想说的,是办医馆?”
秦斩转头看向素问,见她眼中闪着期待的光,便知自己猜中了。
素问点头,将一卷新绘的图纸铺在望秦台的石桌上:“我想在咸阳、栎阳、临淄这几处要地,各办一座‘济世医馆’。
馆中分设‘诊疾堂’‘制药坊’和‘授艺阁’——诊疾堂为百姓免费看诊,制药坊按父亲手记里的古方制平价药,授艺阁则教民间郎中辨药施针。
只是……”
她话锋顿了顿,看向秦斩:“办医馆需良田种药、需匠人制医械,还需派人护送药材往返,这些都要动用到你的产业。
我知道你如今的商道刚稳,若要分拨资源……”
“何须说‘分拨’?”
秦斩打断她的话,拿起石桌上的狼毫笔,在图纸上“咸阳医馆”
旁画了一道线,直连向西:“西域商道上的药田,本就是为你种当归、黄芪的;栎阳的木坊,改改便能制药柜和针盒;商队护送药材,不过是顺路之举。
你要办医馆,我非但不觉得是负担,反倒觉得,这比运再多琉璃良马,都更实在。”
素问望着他笔下的线条,忽然笑了,眼中盛着月光:“你就不怕旁人说你‘不务正业’?毕竟商人逐利,你却要拿钱办不赚钱的医馆。”
“逐利?”
秦斩放下笔,指着远处咸阳城的万家灯火,“当年我在陈仓贩粮,见饥民易子而食,便知‘利’有两种——一种是腰包里的黄金,一种是百姓口中的口碑。
如今我的商队能在秦地畅行无阻,靠的不是令牌,是去年瘟疫时,你带着弟子救了栎阳全城人;是上个月疏通渭水漕运,我给沿岸百姓分了赈灾粮。
这医馆若办起来,便是给秦地百姓添了定心丸,到时候我的商道,只会更稳。”
他伸手将素问鬓边的碎别到耳后,声音沉了几分:“何况,你父亲的遗志,我怎能不帮你实现?当年在药庐,你说要让天下人都能看得起病,如今,我们终于有能力做到了。”
素问心中一暖,忽然想起去年边陲小镇遭瘟疫时,秦斩为了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