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集 素问救急妙手回春治伤员(1 / 4)

加入书签

暮色像浸了墨的棉絮,沉沉压在青石镇的上空。

镇口老槐树下的临时医帐里,药味混着血腥气飘出老远,帐帘被夜风掀起的瞬间,能看见满地铺着的草席上,躺满了从山匪劫道现场救回的村民。

“张婶,您再忍忍,这药敷上就不疼了!”

一个穿着粗布裙的姑娘蹲在草席旁,正用陶碗将褐色药膏往老妇人渗血的胳膊上涂。

她约莫十七八岁,额前碎被汗水打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很,像浸了溪水的星星,透着让人安心的劲儿——她就是素问,三个月前跟着行医的师父来到青石镇,如今师父去邻镇采买药材,镇子上的大小病痛,便都落在了她肩上。

可今天的情况,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棘手。

午时刚过,镇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跟着就是村民的哭喊声——十来个山匪突袭了去县城赶集的队伍,不仅抢了财物,还挥刀砍伤了不少人。

被救回的二十多个村民里,有七八个伤得极重,其中一个叫小石头的少年,左腹被砍刀划了道深可见骨的口子,血还在顺着草席缝往下滴,脸色白得像纸。

“素问姑娘,小石头他……他是不是不行了?”

旁边一个汉子红着眼眶问,声音里满是颤抖。

他是小石头的爹,叫李三郎,胳膊上也受了伤,却顾不上自己,死死盯着儿子的脸。

素问没抬头,手里的动作却没停。

她刚用烈酒消过毒的银针,正稳稳扎在小石头脐周的几个穴位上——这是师父教的“止血三针”

,能暂时封住血脉,延缓出血。

“李叔,别慌,他还有气。”

她的声音很稳,可指节却因为用力而泛了白。

她知道,银针只能治标,要救小石头,必须立刻缝合伤口,可医帐里的针线都是粗麻线,根本不适合缝伤口,而且……她摸了摸腰间的药囊,里面的金疮药也快用完了。

就在这时,帐帘又被猛地掀开,一个穿着青色短打的小伙计冲了进来,手里举着个布包:“素问姑娘!

师父让我送东西来了!

说您这儿急用!”

是师父的药童!

素问眼睛一亮,赶紧接过布包。

打开一看,里面不仅有几卷细如丝的羊肠线——这是师父特意留着缝伤口用的,还有一小罐暗红色的药膏,罐底贴着张纸条,上面是师父熟悉的字迹:“此乃‘生肌膏’,可促伤口愈合,若遇重伤,可配合‘九转还阳针’使用。”

“太好了!”

素问长舒一口气,立刻将羊肠线在烈酒里泡着,又拿起银针,对李三郎说:“李叔,我要给小石头缝伤口,过程会有点疼,您得帮我按住他。”

李三郎连忙点头,死死按住小石头的胳膊和腿。

素问深吸一口气,左手轻轻按住小石头的伤口两侧,右手捏着穿了羊肠线的针,稳稳地从伤口的一端扎了进去。

她的动作极轻,极稳,每一针的间距都分毫不差——这是她跟着师父练了三年的手艺,师父常说,缝伤口就像缝衣服,针脚匀了,伤口才能长得好,才不会留疤。

可就在缝到第三针时,小石头突然猛地抽搐了一下,嘴里出痛苦的呻吟,脸色也变得更白了。

素问心里一紧,赶紧摸了摸他的脉搏——脉搏又弱又快,是失血过多导致的休克前兆!

“快,拿碗温水来!”

素问急声道。

旁边的村民赶紧递过一碗温水,素问从药囊里掏出一颗暗红色的药丸,塞进小石头嘴里,又用温水慢慢喂他咽下去。

这是“回阳丹”

,是师父用当归、人参等药材炼制的,能快补气血,救急的时候最管用。

喂完药,素问立刻拿起银针,按照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