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殿的木鱼幻象(2 / 4)

加入书签

着轻微的晕染,显然是手写本,而非印刷品。经书刚好停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章,书页上还夹着一根干枯的艾草,艾草的颜色已经变成了深褐色,却依旧能看出完整的叶片形状,应该是有人特意夹在里面的,或许是用来标记页数,或许是有其他寓意。

《金刚经》的右侧,摆着一个缺角的瓷碗。碗是青瓷材质的,颜色是淡淡的天青色,碗口的边缘缺了一块,缺口的地方已经形成了包浆,摸起来很光滑,显然缺角已经有些年头了。碗底残留着一圈深褐色的茶渍,茶渍的边缘有明显的波纹,像是碗里曾经盛着茶水,被慢慢喝干后留下的痕迹;碗底的外侧,刻着一个小小的莲花图案,莲花的花瓣只有五片,线条简单却很规整,苏眠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这个莲花纹,和之前在青铜镜里看到的、古槐下那个瓷碗的碗底花纹一模一样!只是眼前这个碗缺了角,而镜中的那个碗是完整的,这说明两个碗原本应该是一对,或者来自同一个人,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联。

供桌的右侧,放着一个竹制的架子。架子有两层,竹条已经变成了深黄色,有的地方还裂着细小的缝隙,用细麻绳简单捆绑着,勉强维持着完整。架子的上层空荡荡的,只积着一层薄灰,下层挂着一个东西——正是之前在寺门前听到声音的那只裂着缝的木鱼。

木鱼是用老檀木做的,颜色是深褐色,表面泛着厚重的包浆,能看出长期被触摸的痕迹。木鱼的形状很规整,“鱼头”朝上,“鱼尾”朝下,鱼眼是用黑色的玛瑙镶嵌的,玛瑙的表面有细小的划痕,却依旧泛着温润的光。裂缝刚好在木鱼的“鱼腹”位置,大约两指宽,缝里渗着淡黑色的痕迹,痕迹不是均匀分布的,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像是被什么液体反复浸染过,却又没有完全清洗干净。挂着木鱼的是一根红色的棉绳,绳子已经褪色成了淡粉色,有的地方还起了毛球,绳子的末端打了一个死结,牢牢地系在竹架的横杆上,木鱼悬挂的高度刚好到苏眠的胸口,轻轻一碰就会晃动。

苏眠站在竹架前,犹豫了片刻。她想起之前在寺门壁画听到的小女孩声音,想起“小远师兄”和“木鱼碎了”的线索,现在这只裂着缝的木鱼就在眼前,显然是解开谜题的关键。她深吸一口气,伸出右手,指尖轻轻碰了碰木鱼的“鱼头”——檀木的温度比殿内的空气低,带着一种冰凉的温润,指尖能清晰地感觉到木质的纹理,还有裂缝边缘的粗糙感。

她轻轻抬起手指,然后又轻轻落下,“笃”的一声轻响,在殿内回荡开来。

这一声“笃”比在殿外听到的更清晰,声音落在晨雾里,带着淡淡的回响,碰击木鱼的瞬间,还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震颤,从指尖传到手臂。裂缝里的黑色痕迹似乎在这一声响后,微微亮了一下,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唤醒了。

苏眠刚想再敲第二下,殿内的晨雾突然开始剧烈流动起来。

原本从门缝里缓慢涌进来的晨雾,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瞬间变得浓密,颜色从淡白色变成了浅灰色,然后又慢慢加深,变成了接近黑色的深灰。雾气在殿内旋转,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将苏眠包裹在其中,她甚至能感觉到雾气里带着的温度——不是晨雾的冰凉,而是带着一丝灼热,像是靠近了火堆。

眼前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竹架、供桌、佛像的轮廓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清晰的幻象。

幻象里的前殿,比现在更明亮。房梁上的红灯笼没有破损,纸罩上的莲花图案鲜艳夺目,殿内没有积灰,供桌上的《金刚经》翻开着,旁边的瓷碗里盛着半碗茶水,冒着淡淡的热气。一个穿灰色僧袍的小沙弥,正跪在供桌前的蒲团上,背对着苏眠,专注地做着什么。

小沙弥看起来十三四岁,僧袍的袖口和下摆都缝着浅灰色的补丁,补丁的针脚比佛像防尘布上的更细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