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守林露的藏身地(2 / 4)
陶罐的大小和阿婆幻象中拿的那个差不多,罐身刻着简单的波浪纹,只是这次罐口没有用布盖着,而是用一个陶制的盖子封着,盖子边缘缠着一圈麻绳,用来密封防潮。
罐身的侧面,贴着一张小小的纸条,纸条是用草纸写的,字迹是阿婆的工整笔体,虽然有些受潮皱,但依旧能清晰辨认:
“守林露,取之需念‘守林护雾,莫伤生灵’。
此露为护林所用,非万不得已,勿轻用。
若雾祟破阵,需将露均匀泼于铜铃阵中,可暂压三日。
后续需寻定心草、雾见愁、艾草,按《守林记》之法重熬,切不可误。”
苏眠轻声念出纸条上的口诀:“守林护雾,莫伤生灵。”
话音刚落,陶罐的盖子“咔哒”
一声,轻轻弹开了一条缝,像是被口诀激活了机关。
她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一股清新的草木香瞬间扑面而来——不是普通草药的苦涩味,而是带着薄荷的清凉和艾草的温和,还有一丝淡淡的甜意,像是某种花蜜的味道。
罐子里装着淡绿色的液体,液体清澈透明,能看到底部沉着少量细小的草药渣,像是熬制后没有过滤干净。
阳光透过罐口照进去,液体泛着淡淡的绿光,像是盛满了春天的露水,让人忍不住想靠近闻一闻。
苏眠用指尖轻轻沾了一点液体,触感冰凉,却带着一丝温润,沾在皮肤上很快就被吸收,没有留下任何黏腻感,反而让皮肤变得清爽了些。
“这就是守林露……”
苏眠的心里涌起一阵激动。
有了这罐守林露,就能暂时压制铜铃阵的雾祟,为寻找阿婆和定心草争取时间。
她将盖子重新盖好,用麻绳仔细缠紧,然后将陶罐抱在怀里——陶罐的重量很轻,里面的液体大约还剩三分之二,足够用一次。
就在她准备将暗格的木板盖回去时,口袋里的陈老师校徽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温度也升高了些。
苏眠拿出校徽,现校徽的金属表面正泛着淡淡的红光,尖端指向木屋外的方向——不是铜铃阵的方向,而是老松树的方向。
“树洞里有东西?”
苏眠想起之前在老松树下找到阿婆的头巾,校徽此刻的指引,显然树洞里还藏着其他线索,很可能就是阿婆纸条里提到的《守林记》。
她抱着陶罐,快步走出木屋,来到老松树下。
松树的树干粗壮,之前只注意到树下的刻字木牌,此刻在阳光的照射下,她才现树干大约一米高的位置,有一个拳头大小的树洞,树洞外面覆盖着厚厚的青苔,不仔细看根本现不了。
青苔的颜色比周围更深,显然近期有人触碰过,将部分青苔蹭掉了,露出里面黑漆漆的洞口。
苏眠放下陶罐,伸手拨开洞口的青苔。
青苔下面的树皮很光滑,洞口边缘被打磨过,显然是阿婆特意挖的藏物处。
她将手伸进树洞,里面很干燥,没有潮湿的霉味,指尖很快就触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一本线装的书,书的封面是深棕色的布面,已经有些褪色,边缘磨损得厉害。
她小心翼翼地将书从树洞里掏出来,拍掉上面的灰尘——这是一本约手掌大小的线装书,厚度大约一厘米,封面上用黑色墨水写着“守林记”
三个字,字迹是阿婆的笔体,与纸条上的字一模一样,只是颜色更深,显然写了很多年。
书脊是用粗棉线装订的,有几处线已经松动,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
苏眠抱着书,坐在老松树下的石头上,轻轻翻开扉页。
扉页上写着两行字:“林氏阿婆,守雾隐林第十载,记于庚辰年秋。”
庚辰年,正是十年前,三个孩子迷路的那一年。
她继续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