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朕问你们该杀不该杀(2 / 3)

加入书签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脸,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血色从他的脸上迅褪去,变得和那些陈年的纸张一样惨白。

他的手在宽大的袍袖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完了。

这两个字,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

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怎么会在这里?!

“念!”

李璘的声音里不带感情。

一名侍卫从最近的箱子里,随手抽出一封信,高声宣读起来。

“清河崔氏族叔崔玄,致信时任礼部侍郎卢奂:‘卢兄,见字如晤。

吾侄崔颖,虽不才,然亦为我崔氏嫡系血脉。

今岁科举,还望卢兄于试卷之中,多多照拂。

若事成,南郊别业,当为卢兄所有。

另,东海夜明珠一对,已着人送往府上……’”

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崔颖的身体晃了晃,几乎要瘫倒在地。

这封信,他认得!

正是他当年参加科举时,他叔父的手笔!

“继续念!”

侍卫又拿起一份科举文章。

“开元二十三年,状元卢藏用之策论,《论均田之利弊》。”

侍卫高声念了一段,其文采斐然,见解独到,引得不少老臣暗暗点头。

“再念这个!”

侍卫从另一个箱子里,翻出一份几乎一模一样的试卷,“同年,陇西李氏子弟李峤之策论!”

侍卫接着念下去。

开头几句,还算通顺,可越到后面,越是狗屁不通,甚至将“利国利民”

写成了“利国民利”

,错字连篇,逻辑混乱!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份狗屎不如的文章,最终却高中进士!

而这两份试卷上,主考官的朱笔批注,赫然都是一个字:“优!”

“轰!”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如果说第一封信只是个例,那么这两份试卷的对比,就是裸的,无法辩驳的铁证!

“接着念!”

李璘的声音,如同催命的魔咒。

“贞观十九年,范阳卢氏……”

“显庆四年,荥阳郑氏……”

“长安元年,太原王氏……”

一个又一个名字,一桩又一桩丑闻,被毫不留情地公之于众。

从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到高宗皇帝,再到武后临朝,中宗、睿宗……一直到如今的天宝年间!

近百年!

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大唐的科举,这个本该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几乎成了五姓七望的自家后花园!

他们彼此勾结,互相提携,将那些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士子死死地踩在脚下,却将自己家族中那些不学无术的草包,一个个送上了青云之路!

整个太极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那些出身寒门,或是凭着真才实学一步步爬上来的官员,此刻只觉得遍体生寒。

他们看着身边那些曾经与自己称兄道弟的“同僚”

,眼神中充满了鄙夷、愤怒和……后怕。

原来,自己身边,竟然潜藏着如此之多的蠹虫!

而那些出身五姓七望的官员们,一个个面如死灰,汗如雨下。

有的人双腿软,已经站立不住,瘫软在地。

有的人则死死地低着头,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

耻辱,恐惧,绝望,像潮水一样将他们淹没。

李璘拎着剑,一步一步地,走过这些瘫软在地的“国之栋梁”

面前。

“斩龙”

剑的剑尖,在光洁的金砖上,划出一条刺耳的,闪着火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