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第一次正式采访(2 / 3)

加入书签

申克的救赎目前正在全美热映,票房截止到昨天已经过了一点二个亿,目前还没人能猜到这部影片最终能拿下什么样的成绩。

但有趣的是,科波拉导演似乎并没有完全忠实于您的原着?"

不过马上,画风就变了。

凯瑟琳的新问题就像一把出鞘的匕一般犀利。

"

艺术创作就像一条河流。

原着是源头,改编是支流。

作为电影大师的科波拉,用他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这个故事,这正是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

听到这个问题。

徐谨言的手指下意识的开始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以此来缓解他心中的紧张。

毕竟是第一次接受正式的采访,面前除了主持人和工作人员外,现场还有上百名被邀请而来的观众。

说不紧张那完全不可能。

"

但很多观众和评论家都指出。

科波拉将您原着中偏向救赎的内核,转变成了他擅长的权力、腐败与个体抗争的主题。

比如安迪的越狱场景,原着中是暴雨中的重生,电影却拍成了近乎宗教仪式的逃亡。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本质性的偏离的呢?"

凯瑟琳微微挑眉,显然对这个外交辞令式的回答不太满意。

翻开下一页问题卡,决定直击要害。

"

你说得对,科波拉确实做了大胆的改编。

但我不认为这是偏离,而是另一种深入。

暴雨中的重生是外在的救赎,宗教仪式般的逃亡则是内在的觉醒。

两者都是通往自由的路径,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

徐谨言似乎感到到了一滴汗水顺着脊椎滑下。

凯瑟琳的眼睛紧盯着他,同时观众席也传来了几声窃窃私语,再加上摄像机红灯闪烁,记录着他的每一丝表情变化。

面对这个犀利的提问,徐谨言只能装作端起茶几上的水杯,借这个动作争取了几秒思考时间。

"

哈里森福特饰演的安迪,与您原着中描写的形象也有很大差异。

原着中的安迪更像一位沉默的基督,而哈里森福特将其塑造成硬汉知识分子。

这是否意味着好莱坞又一次用明星特质覆盖了文学本质?"

坐在一旁的凯瑟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她没想到这位文学大师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精准地解读这个问题。

但她很快调整策略,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

"

凯瑟琳,您看过华夏的水墨画吗?"

面对这个问题,徐谨言沉默了一下,换了个方式回问了回去。

“完全不了解。

。”

漂亮的主持人明显愣了一下。

"

水墨画讲究留白。

画家不会填满整张纸,而是留下空白让观者想象。

文学也是如此。

我笔下的安迪是一个轮廓,哈里森福特用他的理解和才华填充了这个角色。

也就是说,这不是覆盖,而是演员与书里的角色产生的共鸣。

"

徐谨言露出微笑,缓缓地说道。

随即,观众席传来一阵赞赏的掌声。

"

让我们谈谈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吧。

评论界普遍认为,他将原着中温和智者的形象,演绎成了监狱中的马龙白兰度。

更加粗犷、更具反抗性。

你认为这是对原着的提升还是扭曲?"

面对观众席的掌声,凯瑟琳也不得不承认。

虽然这个比喻她没完全明白,可能够在如此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