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67、请先生救我!(下)(2 / 4)
又无畏,纯粹又肆意的少年郎啊!
本在迟疑的崔岘抬起头,看向周遭一张张年轻的脸,心中动容。
他想,自己活了两辈子,如今虽为少年,可终究做不到真如少年般不计后果的洒脱。
既如此——
我便给你个机会吧,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萧震将军。
来说服我救你吧!
孟绅的话说完,中年人并未驳斥,而是一直紧紧地看向贾邵。
这般异常,自然也引起无数人注意。
于是,周围大量视线,都落在了一直沉默的贾邵身上。
知府赵恒意识到到了什么,神情凝重的看向贾邵,暗示的意味非常明显:“贾邵先生,慎言!”
崔岘没有理会赵恒。
他抬头看向那壮硕中年男人,沉默片刻后,在一片振奋欢呼声中,说道:“《六韬·奇兵》载:将不仁,则三军不亲。”
“我听闻,萧将军亲为士卒吮疽,今残军仍愿效死。恰证《三略》'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之说,岂可以败绩掩良将?”
岂可以败绩掩良将?
岂可以败绩掩良将!!
就这么短短几个字,让谪仙阁内、阁外,无数读书人神情激动,抚掌赞叹!
谁言我辈书生,只懂清谈误国?
我们不瞎不傻!
我们能辨忠奸!
良将,不可杀!
保疆卫国之士兵,不可死矣!
那位黝黑中年人,在听完这番话后,神情一震,眸子中满是动容,与隐隐浮现的泪光。
一句‘良将’,他萧震这两年来受的委屈,值了!
但,中年人仍旧看向贾邵,大声反驳道:“《论语》云:民无信不立。”
“若赦败将,何以立朝廷威仪?《春秋》载:楚杀子玉而晋文公喜,此非明证?”
显然,这才是问题之根源啊!
‘朝廷威仪’四字,重如泰山,压得在场无数才子文人沉默不语。
中年男人见状,眼含绝望。
一片安静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