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一刀斩断功名路(中)(2 / 5)

加入书签

;  我们岳麓,好像要完蛋了!

    一众师生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惊恐。

    好在,灵堂里除了崔岘。

    还有班临、荀彰、东莱、季甫四位先生坐镇。

    看着四位先生厚重的背影,众人这才勉强有了些安全感。

    灵床前。

    仅凭背影就令学子们安全感满满的荀彰先生,焦虑又无助,磕磕巴巴道:“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哟……”

    “师叔说没就没了,留下一堆烂摊子,我可收拾不了啊!”

    班临抽了抽嘴角:“你收拾不了,那我也收拾不了。”

    季甫一摊手:“我就更不行了。”

    三人说完,眼巴巴看向东莱。

    兄弟,你行,你上。

    东莱:“……”

    完蛋玩意儿,没一个能指望得上的。

    可说实话,见惯大场面的东莱先生,此刻都觉得无比棘手。

    因为桓应传位崔岘,而后骤然离世,事态发展过于仓促,是个相当大的变数。

    再加上崔岘给《尚书》定错。

    同桓应那场辩论中,他还隐约辩出了‘儒家新学’的思想萌芽。

    一桩桩、一件件,彪悍到很难评出哪一条最生猛。

    如今这些叠加在一起,那就是堪称‘爆炸’的恐怖效果,注定要掀起一场全方位的血雨腥风。

    而风暴的中心点,绝对会落在岳麓书院。

    这么看来,桓应死后特意宣布,闭山门十五日,也是在为崔岘保驾护航。

    老头儿实在用心良苦啊。

    东莱深吸一口气,在班临三人傻眼的注视下,尴尬宽慰徒弟:“正所谓,有得必有失。”

    “说白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咳……”

    说白了,这就是白说。

    岳麓山长,是崇高的政治地位。

    修订《尚书》,是更改取士规则。

    新学萌芽,是继往开来的儒家思想改革。

    三位一体,那就是王炸。

    更何况,崔岘还有一位首辅师祖。

    不管是儒家内部多个学派,还是官场各方政党,乃至世家、乡绅群体,以及诸子百家残余,只要脑子清醒,都会倾尽全力,将崔岘一脚踩进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