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狠抓保密(2 / 2)
上下严格执行保密条例!
如果不是他考虑到学术成果还没有出来的话,估计都想要去外面请一批高级保安来把守公司内外了。
当然,那样的话,就太显眼了一些,反倒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目光注视。
第一批锗碳纳米管不合格,没关系,只要能够配置出第一批,总结经验和数据之后,配置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乃至于无数批都是很简单的事情罢了。
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金钱。
实际上,一周之后,第六批锗碳纳米管配置出来之后,经过筛选和测试,赵小侯就十分惊喜的发现,这批锗碳纳米管里面有一部分不但尺寸合适,并且半导体属性很优异。
半导体材料的几个性能指标里,最重要的就是载流子迁移率。
锗碳纳米管的载流子迁移率达到了惊人的cm2\/(V·s)。
而单纯的碳纳米管,其载流子迁移率则只有cm2\/(V·s)。
硅材料芯片的载流子迁移率只有1350cm2\/(V·s)。
太阳能发电板空穴的载流子迁移率仅为480cm2\/(V·s)。
光从以上几个数据就可以清晰看出,锗碳纳米管的半导体性能有多么强了。
是硅芯片的222倍以上!
并且比单纯的碳纳米管的性能也要强上不少。
最关键的就是碳纳米管很难实现半导体的局部通断电能力,它只能全部通电,或者全部断电,就好似一根性能优越的铜电线。
没办法实现硅芯片里无数晶体管里的与逻辑和或逻辑,非逻辑能力。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碳芯片想要研制出来的难度就在这里。
但这锗碳纳米管就不一样了,其可以在外部电场的影响下实现这一点。
可以这么说,这一批锗碳纳米管研制出来之后,就等于整个项目走出了第一步,算是阶段性的胜利。
因而当晚,赵小侯就带着实验室众人直奔2号小校门外的一家海鲜酒楼,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大餐,以示庆祝。
不得不说,赵小侯算是无师自通,将人心掌握明白了。
不管这些人是不是真心愿意在实验室里继续干下去,但有点成果,就带着大家大吃大喝,还时不时发点奖金的boSS,肯定是受人喜欢的。
这次的成功的确算是个小胜利了。
赵小侯和大家吃喝一番,回到宿舍之后,就花费了半个小时,撰写了一篇论文。
当然,这篇论文,赵小侯并不打算立即发表出去就是了。
毕竟这也算得上是材料学术界里程碑式的学术成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