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章 他要罗马授权书,咱们给他写一张(4 / 4)

加入书签

p;吴藩对于控制比较稳固的地区,也会进行编户籍民,但之前,因为欧洲这边的混乱情况,一直是两个军制并行。一方面让当地人自己组织民兵守卫乡土,一方面用募兵进行地区外的作战。因此,真正的“兵”,和民众是分离的。

    而在这里,则开始试行兵民合一,对民众进行普遍的编组和训练。相应地,也会给他们更多机会,让参军的人获得更多政治权力。瑞士人对这一套很熟悉,当地人也能够接受。山下的意大利城市,倒是有人不想出征。不过,他们也不排斥军事化的组织和训练,而且乐意出代役金,因此,也不是太大问题。这些年下来,当地的制度,也愈发成熟了。

    至于骑兵,现在的“蒙古营”虽然带个蒙古名字,但其实大部分士兵已经不是蒙古人了。当年参加过保路战争的蒙古奴隶,如今还在军队里的,基本上都是军官了。

    现在,蒂罗尔山区的蒙古人,大部分也都在开垦土地,过耕种生活。一些手艺好的,也有跑去意大利当工匠的,但早就没人以放羊为主业了。

    虽然在那次之后,也有一些获释蒙古人、钦察人慕名而来,但如今的“蒙古营”里,大部分士兵其实都是当地人。不过,他们依然保持着骑兵传统。

    当时的战争影响深远,保路运动的成功,和之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几乎重塑了当地的社会。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大明最为忠诚的群体,就是这些外来的蒙古人。

    他们在战争中最为积极,表现出色;之后的建设中,贡献也很突出,给当地人带来的收益,已经远大于他们作为外人,额外分走的那些资源。因此,这些人颇受当地人的赞许,觉得他们是值得尊重的勇士。

    一些希望从军建功的青年人,甚至刻意去学习蒙古人的衣着打扮,练习骑马、射击。当然,随着一批又一批新兵的加入,蒙古人的比例越来越低,这些行为也和真正的蒙古人越来越远。按郭康的说法,只是一种建立在当地人自己理解基础上的蒙古cosplay罢了。

    至于那些真正来自草原的蒙古人,他们反而不怎么怀念游牧生活,甚至都没有这些模仿者积极……不过练习骑术,终归是有好处的,因此也没人特意去管。

    他们赶到之后,朱文奎的军队实力大增,终于有了和敌人主力决战的底气了。

    几天后,有消息传来,唐赛儿率领的前锋,已经提前赶到位置。不过,波兰人的速度也很快,双方在抢占几个重要堡垒时,已经开始交手。

    不过,目前的形式对于己方有些不利。当地贵族本来还在摇摆,但见到波兰军队之后,又倒向了对方。因此,抢占关键位置的任务,并没有顺利完成。唐赛儿现在已经决定后退,前来和他汇合,让朱文奎先准备好营垒工事,因为这次可能又需要进行对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