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束皙《劝农赋》(3 / 5)
肚子寻欢作乐(指收受贿赂享受)为羞愧,讽刺劝农官本末倒置,不以腐败为耻,反以未尽情享受为憾,进一步批判其不良行为。
12.矧余身贱而任卑,此乃仁恕之发徽。
-解析:“矧”表示况且,“身贱而任卑”作者表明自己身份低贱,职位卑微,“此乃仁恕之发徽”指出自己从事劝农工作,正是仁爱宽厚的表现。此句一转,从对劝农官不良行为的批判,转向自身,以自己的身份和对劝农工作意义的认知,表明劝农本身的积极意义,为后文表达对劝农实效的无奈做铺垫。
13.虽劝之不耕,而劝之不耘。徒唤奈何,莫之必驯。
-解析:“劝之不耕,劝之不耘”描述作者虽努力劝说百姓耕种、除草,但百姓并不听从。“徒唤奈何”表达作者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无奈叹息,“莫之必驯”表明无法使百姓一定顺从。此句体现作者在劝农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反映出劝农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暗示可能因前文所述劝农官的不良行为导致百姓对劝农产生抵触情绪。
14.且跖实以足践地,知地之肥硗,惜此所生,甘于藿食。
-解析:“跖”指用脚踩踏,“实以足践地”即用脚踏实土地,“肥硗”指土地肥沃或贫瘠,此句表明用脚踩踏土地就能感知其肥沃与否,从而珍惜土地所生长的东西,“甘于藿食”表示甘心吃豆叶之类的粗食。通过描述对土地的认知和对土地产出的珍惜,为下文强调农业重要性做铺垫,也暗示人们应重视土地和农业生产。
15.故尧舜躬耕,禹稷亲事。降逮周室,迭任农正。田畯之官,实掌王命。
-解析:“故”承接上文,表明原因。“尧舜躬耕,禹稷亲事”列举古代圣王和贤臣亲自参与农事,“降逮周室”指到了周朝,“迭任农正”说明接连任命农正这一官职,“田畯之官,实掌王命”强调田畯这类劝农官员实际掌管着帝王关于农业的命令。通过列举古代重视农业的事例,表明劝农工作由来已久且备受重视,为下文阐述农业重要性提供历史依据。
16.且殴牛星纪,而陶雁在梁。远若周典,近暨汉魏,虽名有屡革,而劝农是一。
-解析:“殴牛星纪”指牵牛星出现在星空中,“陶雁在梁”指大雁落在鱼梁上,二者暗示时令到了该耕种的时候。“远若周典,近暨汉魏”表明从遥远的周朝典章制度到近世的汉魏时期,“虽名有屡革,而劝农是一”指出虽然劝农官职名称多次改变,但劝农这一工作始终不变。此句从时令和历史变迁角度,强调劝农工作在不同时期的持续性和重要性。
17.何则?食为至急,八政所先。
-解析:“何则”以设问形式引出答案,“食为至急”表明食物是最为紧要的,“八政所先”指出在古代国家施政的八个方面(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中,农业(食)排在首位。此句直接阐述农业在国家事务中的核心地位,点明劝农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源。
18.是以国家不务农穑,则饥馑荐臻。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
-解析:“是以”表示因此,“不务农穑”指不致力于农业生产,“饥馑荐臻”即饥荒接连到来。“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从个体角度进一步阐述农业生产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强调农业关乎天下百姓的温饱,说明国家重视农业的必要性,若忽视将带来严重后果。
19.故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野老,而可以不勤哉?
-解析:“故”承接上文原因,“天子亲耕,皇后亲蚕”表明连天子和皇后都亲自参与农业相关活动,做出表率。“况夫田父野老,而可以不勤哉?”以反问形式指出普通农民更应该勤劳从事农业生产。通过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百姓的层层递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