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张协《杂诗?其四》(2 / 3)

加入书签

出景象。“朝霞”即早晨的云霞,以绚烂的色彩迎接“白日”,也就是初升的太阳,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展现出清晨的蓬勃生机。“丹气”指红色的云气,“汤谷”在古代神话中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红色云气笼罩汤谷,营造出神秘而宏大的氛围,不仅点明时间是清晨,同时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开篇基调,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与无限可能。

2.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解析:“翳翳”描绘出云层浓密、阴暗的样子,展现出天气开始转阴,云层逐渐聚集。“结繁云”强调云的繁多与聚集过程。随后“森森散雨足”,“森森”形容雨势密集,“雨足”指雨下得很大。此句生动地描写了从乌云密布到大雨倾盆的天气变化过程,与前句的清晨晴朗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暗示着时光流转中环境的变化,也为后文描写秋冬的肃杀做铺垫。

3.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解析:从季节上看,此句描绘秋冬景象。“轻风”看似轻柔,却能“摧劲草”,说明即便风力不大,在秋冬时节也足以对坚韧的草造成影响,体现出秋冬力量对生命的冲击。“凝霜”点明寒霜降临,“竦高木”的“竦”字用得极为精妙,将高大树木在寒霜之下仿佛瑟瑟发抖、挺立的姿态生动展现出来,突出了秋冬季节自然环境的严酷,万物在这种环境下受到严峻考验。

4.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解析:继续描写秋冬树木的变化。随着秋冬的推进,树木“密叶日夜疏”,曾经茂密的树叶一天天地变得稀疏,形象地表现出树叶逐渐凋零的过程。“丛林森如束”,“森”描绘出丛林中树木枝干林立的样子,“如束”则将枝干密集的状态比作被束缚在一起,生动地呈现出秋冬时丛林因树叶凋零而显得枝干突兀、萧索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秋冬的肃杀氛围,暗示时光流逝对自然万物的改变。

5.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解析:此句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转入诗人对时光的感慨。“畴昔”指往昔、过去,诗人回忆过去,曾经感叹时间过得缓慢。“晚节”指晚年,到了晚年却“悲年促”,悲哀地意识到岁月如此短促。通过今昔对时间感受的鲜明对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慨,体现出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对时间的不同认知,也反映出时光无情流逝给诗人带来的心理冲击。

6.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卜。

-解析:“岁暮”既指一年将尽,也可象征诗人人生的暮年。在这样的时刻,诗人“怀百忧”,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忧虑。虽然诗中未明确忧虑的具体内容,但结合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命运多舛的背景,这些忧虑可能涵盖了对人生、社会、前途等诸多方面。“将从季主卜”,“季主”指司马季主,是汉初长安着名的卜者,诗人表示要跟随他去占卜,表明在面对诸多忧虑与人生困境时,诗人渴望通过占卜寻求解脱、获得指引,体现出其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

句译:

1.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翻译:绚丽的朝霞迎接初升的太阳,红色的云气笼罩着传说中太阳升起的汤谷。

2.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翻译:浓密的乌云层层聚集,紧接着密集的大雨倾盆而下。

3.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翻译:轻柔的秋风足以摧折坚韧的野草,寒霜降临使高大的树木都瑟瑟挺立。

4.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翻译:茂密的树叶一天天变得稀疏,丛林里的树木枝干森立,像是被束缚在一起。

5.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翻译:从前感叹时光过得缓慢,到了晚年却悲哀地觉得岁月短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