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新生与泡影(1 / 3)
霜降过后,胡同里的老槐树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蒙的天。
李秀兰站在镜子前,抻了抻身上的浅蓝卡其布褂子——这是她新做的,领口绣着圈细巧的兰花,是赵师傅昨天连夜给她绣的。
镜子里的人眼角有了细纹,眼神却比三年前亮堂多了,像蒙尘的铜镜被擦亮,照得出心底的光。
“秀兰,好了没?赵师傅在院里等着呢!”
王大姐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藏不住的喜气。
“就来!”
李秀兰对着镜子抿了抿唇,把鬓角的碎别好。
今天是她和赵师傅领结婚证的日子,没有鞭炮,没有宴席,就请了王大姐和叶辰做见证,在院里摆了桌家常菜,算是给这段日子一个交代。
赵师傅是机床厂的老钳工,比她大五岁,前年妻子因病走了,带着个上初中的儿子。
两人是在车间的工具房认识的——李秀兰去领新账本,撞见赵师傅正蹲在地上,给一把旧锉刀开刃,磨得锃亮。
他抬头对她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朵晒干的菊花:“李会计,这刀快得很,你账本要是裁歪了,我帮你修。”
后来的日子就像他磨的锉刀,慢慢显露出温度。
他会在她加班时,默默在她桌上放个热馒头;会在她搬不动厚重的零件手册时,说“我来”
;会在她提起前夫张建军时,只说“过去的就过去了,往前看”
。
他从不说漂亮话,却把“实在”
两个字刻进了日子里——就像他给她绣的兰花,针脚不花哨,却密实地裹着心意。
“赵大哥,你这手艺真行,”
叶辰看着桌上的红烧鱼,忍不住夸,“这鱼煎得金黄,一点没破皮。”
赵师傅嘿嘿笑,给李秀兰夹了块鱼腹:“她爱吃这个,刺少。”
他儿子赵磊在旁边扒拉着米饭,突然抬头说:“爸,兰姨做的红烧肉比食堂的好吃。”
李秀兰的脸红了,给赵磊夹了块肉:“多吃点,长身体。”
王大姐看着这一幕,眼圈有点热:“看看,多好。
秀兰,你总算熬出头了。”
正说着,院门口突然传来“咳咳”
的咳嗽声,李怀德挺着啤酒肚,背着手走了进来,新做的中山装袖口沾着点油渍,却不妨碍他脸上堆着笑:“哟,这是啥好日子?这么热闹!”
众人都愣了愣。
自从李怀德从副厂长的位置上被调去后勤,就很少往工人宿舍这边来,今天怎么突然上门了?
“李科长,您咋来了?”
赵师傅站起身,给他搬了把椅子。
李怀德没坐,眼睛在桌上的菜盘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在李秀兰身上,笑得像只精明的狐狸:“听说李秀兰同志今天有喜事,我特地来道贺。
咱们厂的好同志再婚,组织上得表示表示嘛。”
他这话听得人心里虚。
谁不知道李怀德这“表示”
向来是嘴上功夫?当年他许诺给叶辰的“技术奖”
,到现在还没影;说给王大姐儿子安排的“临时工”
,最后也不了了之。
“谢谢李科长关心,不用麻烦组织。”
李秀兰客气地说,往赵师傅身边靠了靠。
“哎,这就见外了不是?”
李怀德摆摆手,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信封,“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不多,一百块,算是贺礼。”
他把信封往桌上一放,又说,“不光这个,我跟后勤的同志都打好招呼了,你们家那间小厨房,回头给你们翻新下,换个新灶台,再刷层白灰,住着也舒坦。”
赵师傅的眼睛亮了亮。
他们现在住的是赵师傅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