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状元郎鲁肃可当大任(2 / 3)

加入书签

说道。

“什么玩意,19万大军我们还怕个鸡毛啊!

我直接水路陆路并进,不是轻松拿下南边三郡吗!

纠结了这半天,真是浪费感情。”

徐靖无情吐槽到。

“额,陛下,19万大军齐出这不是军费比较浪费吗,我们考虑的是在最节约军费的基础上,妥善拿下南边四郡。”

李儒解释道。

“你们太看得起这三个土皇帝了,所以才会这么谨慎设计,这样,等孙策回来了,让他拉上5万海军,去临海郡和建安郡溜一圈,然后劳烦文优写封信去给三位土皇帝,劝降他们,若是不降,我民国三十万大军就会兵临城下。”

徐靖说道。

“这,,这么简单吗?”

诸葛亮一愣。

“陛下好计谋,哈哈哈!”

李儒倒是笑了起来,看来是他多想了,完全没必要啊。

“孔明,如今襄阳改革的情况怎么样了?”

徐靖问道,直接略过了南征的话题,反正徐靖觉得南征简直易如反掌,实在不行就跟陆逊一样,给诸葛亮5万大军,自己去玩吧。

“额,陛下,曹操自从集中了全国的财力之后,襄阳的学堂、医院、工厂什么的都建设起来了。

工厂主要是丝绸坊,茶叶坊,家具农具坊,陶瓷坊等,医院倒是规模远不及建邺医院,学堂主要是集中授课,没我们分的那么细,所有的学生据说都是从四书五经开始学。”

诸葛亮说道。

“嗯,还有别的情况吗?”

徐靖问道。

“陛下,还有一条密报。”

李儒悄咪咪的说道。

“哦,文优你说。”

徐靖说道。

“袁绍正在准备组建海军,另外据左标来报,三韩地区最近有很多的袁绍的密探,推测可能是袁绍盯上了我们在三韩的金矿。”

李儒说道。

“怪不得官渡之战都不打了,感情是看上我的黄金了。”

徐靖沉思道。

“左标那边现在有多少人手?”

“回陛下,三韩地区现在有海军6ooo,三韩本土部队训练了1万人。

另外有三韩奴隶4万,三韩平民2o万在工作,其他的部落没有去动。”

李儒说道。

“那还是需要派人去的,三韩的金矿是我们的重要的资源,得有人去主持大局,文优可有人选推荐?”

徐靖问道。

“这,陛下,倒是有一个人选。

鲁肃鲁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今年科考状元,还没来得及通报给陛下,此人文韬武略全部精通,可当一面。”

李儒突然想起来,最近不是科考了么,状元郎直接拉出来干活呗。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人。

东汉末年东吴谋士、部将、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出身巨富之家,性豪爽,好施舍,面对乱世,变卖田地,大散财货,赈济贫困,交结士众,甚得乡里人心。

自少气度不凡,善谋划,好为奇计,又学击剑骑射之术。

少时与周瑜结为好友,后一起投奔孙策。

孙权主事后,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

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丧,诸葛亮亦渡江吊唁。

鲁肃为人方严,生活俭朴,治军有方,又勤于学,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善谈论,能属文辞,深谋远虑,有过人之明,非一般尚武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