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血流2(1 / 3)

加入书签

“咱的眼睛,时常一阵阵的黑。

尤其是右眼,看什么东西模模糊糊的”

乾清宫暖阁之后,朱元璋斜靠在躺椅上。

太医院圣手戴思恭,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三根手指搭着皇帝的脉搏,脸色凝重。

“咱是没有多少时间好活了吗?”

朱元璋捂着心口,满脸病态。

人前,他不得不装着还是那个强势的,开国帝王。

可只有人后的时候,他才是个真正的,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老人。

虚弱无力,疾病缠身。

“皇上的身子还算康健微臣”

“你是厚道人,实话实说!”

朱元璋打断他,“咱不会怪罪你!”

“您”

戴思恭的额上,冒出一层冷汗,“相比于往年,确实有些元气大伤。”

“咱还有几年?”

忽然,朱元璋坐直了身子,盯着戴思恭。

“呃”

戴思恭的喉结动动,“微臣不敢妄言”

“呵呵!”

本以为会有皇帝的雷霆震怒,岂料朱元璋只是笑笑,“看你这模样,就知道咱没几年了”

说着,闭上眼,像是自言自语一样,“那得快点了,来人!”

朴不成无声出现,“奴婢在!”

“告诉老三动手吧!

快”

几日之中,大明骤然变天。

先是凉国公蓝玉与其党羽谋反被诛,而后吏部尚书詹徽连其子,还有户部侍郎傅友文也牵扯其中。

且不经有司,直接被锦衣卫关进大牢之中。

接着,关于蓝玉和他们商议如何谋反之事,何时动手的口供,就在京师之中不胫而走。

一时间,朝野失声。

而暗地里,锦衣卫天牢之中,已是血流成河。

短短几日之后,大明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

仲春的籍田劝农,由皇太孙朱允熥代替皇帝出宫,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护驾。

这番布置,透露出两个讯号。

大明帝国的皇太孙,比他的父亲,当年的太子朱标,更早的走到了前台。

且皇帝给与这个孙子的权柄,比当初给与太子朱标的还要更大,也更为信任。

第二,蓝玉废了。

大明军中,如今权柄最大的,最得恩宠和信任的。

不是宋国公冯胜,也不是颍国公傅友德,而是与皇家是血脉至亲的曹国公李景隆。

“驾”

三月的太原,来了一场早雨。

飞驰的马蹄,把骑士的后背,溅满了泥水。

“吁!”

一身便装的曹泰,在晋王府外勒住战马。

早有一名晋王麾下的将领,快步上前,“可是宣宁侯?卑职是太原中护卫指挥使姜碧,奉千岁之命”

不等他说完,曹泰已是开口,“快带路,有圣旨!”

王府后宅,白虎堂。

身着武人常服的朱棡,此刻正凝神看着手中的军报。

朱元璋诸子之中,以晋王朱棡的样貌最为雄壮俊美,模样最像其父。

“三月了,胡人不会再来!

也到了咱们种地的时候了。”

朱棡放下手中的军报,对边上的文书说道,“命傅友德,王弼率各军回营,违令者斩!”

而后,他又眯着眼道,“让各卫把今年屯田的数量一五一十的报上来,有隐瞒者,斩!

再给兵部督军府户部行文,今年晋藩的军需比往年要多三成。”

一番话掷地有声,简言意骇。

要说朱棡,其实在历史上留下的记录并不多,甚至都不如朱元璋其他那些不成器的儿子们。

按照明实录记载,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