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出题与解题(3 / 7)
想自己研发替代品?难度极大,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机器参数是为怎样的树脂特性服务的。
我们想更换供应商?对不起,别的供应商没有经过佳能的验证,出了问题他们概不负责。
林总,您明白吗?我们这是从ASML的硬件垄断,跳进了佳能的硬件加耗材的双重锁定里!这在战略上是极度被动的。
当然这次他们会转让技术,我们受到的限制就只有耗材,可这也同样严重。
我们很难绕开耗材,这是他们二十年的积累,只有靠时间磨,别无他法。”
一位随行的技术官员忍不住开口问道:“陈博士,那套刻精度呢?佳能展示的数据,他们的层间对准精度非常高。”
陈磊看向他,摇了摇头:“这正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陷阱,累积误差。
是的,在少数几层的迭加中,NIL的套刻精度看起来很美。
但逻辑芯片的制造,动辄需要几十上百层的迭加。
NIL是物理接触,每一次压印和脱模,都会在晶圆上产生微米级的应力形变和热量变化。
这种形变极其微小,在第一层、第二层,你几乎无法察觉。
但是,当迭加到第30层、第40层呢?
这种微小的误差会像滚雪球一样被放大,最终导致高层级的电路对准出现灾难性的偏差。
这就好比用一套有微小误差的模具去盖一栋百层高楼。
盖到第十层,看起来还很完美;盖到第五十层,问题开始显现;等到封顶的时候,整栋楼可能已经扭曲倾斜,摇摇欲坠。
佳能给我们看的,永远是前十层的完美景象,但他们不会,也不敢给我们看封顶之后的样子。
因为在德州,没有任何一家顶级逻辑芯片公司,敢于将NIL技术用于超过20层的关键制程。
佳能之所以愿意出售这套方案,恐怕.”
陈磊提出的这三大陷阱,缺陷瀑布、材料学黑箱和累积误差,它们环环相扣,从工艺、成本,到战略安全,再到最终产品的可靠性,构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技术方案背后存在的缺陷。
同时也让在座各位感慨,对方不愧是唯一了解NIL技术的专家,说的直击重点。
林燃摆了摆手:“陈博士,我知道了,这些都是小问题。
你放心,你需要的就只是去那,把他们的东西学会,然后带回来。”
陈磊轻声道:我之所以能回来,是因为在阿美莉卡的那个圈子里,我,以及和我一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