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克里姆林宫的争论(3 / 8)

加入书签

    对此我猜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V具有超能力,其可以实现瞬间移动,这也是其一直没被抓住的根本原因,但这种可能过于惊悚,如果对方真的有这样的超能力,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任何人是安全的。

    如果是这种可能,那么我们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找到V。

    另外一种可能是V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在阿美莉卡有着深厚实力的组织,V不是一个人,那么这样的话枪支就有办法解释了。

    一共有两批人,V出现在大使馆随后亲自或者由另外的同伙携带枪支前往目标A的住处,V通过电话通知在目标A住处周围的同伙准备开枪,V的同伙已经准备好各种类型苏俄产的枪支,在确定从苏俄驻华盛顿大使馆获得的是马卡洛夫PM手枪以及弹药型号后,V的同伙用相同枪支完成对目标A的清除。

    随后V或者其同伙携带枪支抵达目标A住处后,再将从我方获得的枪支发射对应的子弹数,最终把我方枪支遗留在现场,营造出瞬间移动的假象。

    对此,我同样建议,在阿美莉卡的KGB成员要动员一切能量,挖掘V组织的存在,和对方达成合作。

    专业分析:此事件已引发阿美莉卡国内舆论哗然。白宫新闻发布会已经举行,林登·约翰逊总统的新闻秘书皮埃尔·萨林格试图淡化事件,但记者们将胡佛之死归结于约翰逊的无能——指责其在民权政策上的优柔寡断导致联邦调查局内部松懈,并间接放纵了这一次复仇的出现。

    这场风暴已进一步削弱约翰逊的威信,民权运动的势头进一步高涨,潜在有利于我方在阿美莉卡的代理活动。

    同时,现任局长克莱德·托尔森正全力调查,我方对其也有一定掌控,但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们的焦点集中在国内黑人激进组织上,而非苏俄介入。

    风险评估:暴露概率低于10%,得益于目标的独立行动和我们的非直接参与,但仍有暴露风险,暴露风险主要体现在组织V,通过对方在肯尼迪事件中展现的情报获取能力,我不排除我们前往胡佛住处的过程被对方给拍下,一旦曝光,这将引起进一步的舆论风暴。

    建议:克里姆林宫应继续监控阿美莉卡媒体动态,并通过外交渠道表达震惊与哀悼,以维持中立形象。

    同时,指示克格勃加强对黑人的招募,利用阿美莉卡种族矛盾深化内部分裂。

    敬礼,

    阿纳托利·费奥多罗维奇·多勃雷宁

    苏俄驻美大使”

    多勃雷宁写完之后,反复斟酌修改,确保没有纰漏,最后才誊抄到专用信纸上,用外交信封装着,在上面印上火漆,确保中途不会被人拆开。

    消息传回莫斯科之后,克里姆林宫的诸位深感不安。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