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火种不拜天只认手上的茧(3 / 3)
其野火燎原,不如纳归体制。”
他叹了口气,决定改变策略。
他来到礼部尚书的府上,游说道:“大人,如今民间匠学兴起,这是好事,但如果不加以引导,恐怕会生出事端。
不如我们拟一份《匠学入仕条例》,凡是获得三枚‘导火者’铜牌者,就可以免试进入工部为吏,这样既能鼓励匠人精进技艺,又能为朝廷选拔人才,岂不是两全其美?”
礼部尚书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答应了柳奭的请求,连夜起草了一份《匠学入仕条例》,呈报给了李承乾。
然而,李承乾看了这份条例后,却迟迟没有批复,只是让人送来了一本《少年修渠纪》,书中夹着一页批语:
“官阶不是奖赏,是枷锁。
他们要的是能烧开一锅饭的火,不是刻在碑上的名字。”
柳奭看着这行字,脸色苍白
他想利用官阶来收买那些匠人,将他们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但他却忘了,那些匠人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什么官位,而是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柳奭失魂落魄地走出皇宫,抬头望天,只见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贺兰楚走了过来,轻声问道:“大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柳奭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春雨连绵,长安炭价骤涨。
有奸商囤积炉芯,哄抬市价。
一夜之间……
春雨如丝,连绵不绝,长安城仿佛泡在水中,湿冷难耐。
炭价更是水涨船高,奸商们囤积炉芯,一夜之间,价格翻了三倍!
百姓们叫苦不迭,恨不得把这些黑心商人吊在城楼上风干。
然而,就在这暗无天日的长安城南,数十里巷口,却在雨夜里,悄然出现了一批神秘的木箱。
木箱造型粗糙,却结实耐用,里面整齐码放着改良过的炉芯,旁边还贴心地附赠了一张《防潮使用帖》。
箱身上,用歪歪扭扭的漆字写着:“六郎团夜送,不要钱,只要旧芯回收。”
第二天清晨,一个衣衫褴褛的盲童,拄着竹竿,摸索到了巷口的木箱。
他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炉芯,用指尖摩挲着上面的螺丝纹路,喃喃自语:“这螺丝纹路……和周爷爷打的一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六郎团送炉芯啦!
不要钱!”
消息如同插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百姓们蜂拥而至,争相领取免费的炉芯,并将家中的旧炉芯,自觉地投入回收箱中。
更有甚者,自组织起了“夜炉会”
,轮流值守配送,将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而在森严的太极宫偏殿,兵部员外郎裴行俭,正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双手呈上一份密报。
龙案后,李二陛下,正皱着眉头,一页页地翻阅着。
“你说这些孩子……真没见过李承乾?”
良久,李二陛下合上奏报,忽然问道。
裴行俭头更低了,冷汗湿透了后背:“据查,从未谋面。”
李二陛下凝视着跳跃的烛火,龙颜莫测,殿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声。
“那他们信的,到底是什么?”
李二陛下轻叹一声,将密报扔进了火盆,火苗瞬间窜起,吞噬了所有的文字。
翌日早朝,长孙无忌于朝会上厉声质问:“夜聚昼散,私藏器械……”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