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火葬祠时谁披孝(2 / 3)
里,阿史那云赤裸着上身,跪在冰冷的地面上。
他的双手已经被冻得失去了知觉,但他却丝毫不在意,只是用牙齿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粗糙的羊皮上书写着什么。
三天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这封血书从冰窖的通风口抛了出去,能不能送到李承乾的手中,他并不知道。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那个渺茫的希望。
果然,三天后,一支打着蓝旗的商队,悄无声息地逼近了营地。
突厥守将拔灼暴跳如雷,立刻下令围剿。
他恨透了这些偷偷摸摸的商人,也恨透了阿史那云这个叛徒。
但他并不知道,这支商队的领,正是王玄策的心腹,而他们所携带的,并非什么货物,而是经过改良的“响天雷”
引信和大量的火油。
风雪交加的夜晚,商队故意示弱,一路溃逃,将突厥骑兵引入了一处狭窄的山谷。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响彻天地。
“轰——”
雪崩了!
无数的冰雪,如同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倾泻而下,瞬间将整个山谷吞没。
近千名突厥骑兵,连惨叫都来不及出,就被埋葬在了这冰冷的雪原之中。
混乱之中,两名曾经供奉过“灯影”
的突厥守卫,偷偷劫开了冰窖。
阿史那云赤身而出,夺过一匹战马,朝着商队残部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从自己蓬乱的头里,取出一张用羊皮仔细包裹着的地图,交给了王玄策的部将:“告诉太子——我要的不是赦免,是右翼可汗的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孙思邈也来到了终南山的废墟前。
昔日香火鼎盛的灯使祠,此刻已经变成了一片焦土。
残垣断壁间,还冒着袅袅的青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
孙思邈在灰烬中仔细地翻找着,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块烧焦的蓝布残片上。
那残片上,隐约可见一个被烧得变了形的“承”
字。
孙思邈拿着那块残片,凝视了良久,最终,长叹一声,转身返回长安城。
皇宫里,孙思邈将那块蓝布残片呈给了李承乾。
“殿下以民心为薪,烧了一座庙……”
孙思邈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可若百姓日后问起九义士的姓名,您答得出吗?”
李承乾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徐惠捧上来一个长长的匣子。
匣子打开,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一卷卷竹简,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这里面,记录着三百七十二名曾经接受过灯使救治的流民、驿卒、孤老的名字。”
李承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他们才是真正的义士。
火葬祠,是为了让假神退场,让真信扎根。”
孙思邈沉默了。
他看着那些竹简上的名字,他不知道李承乾的这步棋,最终会走向何方
柳如意蜷缩在城南的一座破庙里,瑟瑟抖。
她怀中紧紧抱着一块琵琶的残片,那是她最后的依仗,也是她曾经拥有过的美好回忆。
破庙里,四面漏风,柳如意冻得直哆嗦,怀里的琵琶残片都快抱出包浆了。
正绝望之际,一个黑衣蒙面女子像个幽灵似的飘了进来,手里端着碗黑乎乎的药汤,一股子怪味儿直冲脑门。
“武姐姐说,你若愿做‘第一盏暗灯’,便可活。”
蒙面女的声音冷得像冰碴子,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柳如意吓得魂飞魄散,这年头,活着都费劲,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