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皇帝怕的不是药是药怎么被人吃(2 / 3)
。
百姓信他给的药,就是信他给的理。”
“理?”
长孙无忌喃喃自语,仿佛在咀嚼着这个字眼。
他突然意识到,太子所图甚大,他不仅仅是想要获得权力,更是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重塑社会的秩序。
“可理一多,天子就成了摆设。”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高履行。
高履行沉默不语
如果百姓只相信“理”
,而不相信皇权,那么皇帝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两人对视良久,最终达成了一致——必须制衡太子,维护皇权的稳定。
长孙无忌决定亲自出面,奏请皇帝,将药政院改隶尚书省,从而削弱东宫对药政的直接管辖权。
消息传到东宫,徐惠有些担忧地看着李承乾:“殿下,长孙大人此举,分明是针对我们。”
李承乾却不怒反笑,他拿起桌案上的《巡医三年录》,缓缓地递给徐惠。
“将这本《巡医三年录》提前呈递上去,记住,封面要题上这句话。”
徐惠接过《巡医三年录》,只见封面上写着一行字:药非臣所创,信非臣所求,然民有所需,臣不敢不应。
她瞬间明白了太子的用意,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报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对百姓的承诺。
甘露殿内,李二正襟危坐,桌案上摆放着那本《巡医三年录》。
他一页页翻看着,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页手稿的影本上。
那是武媚娘改良药方的手稿,字迹娟秀,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手稿旁边,还附着百姓的口述:“提灯娘娘走后,灯使来了,药更灵了。”
李二如遭雷击,瞬间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原来,那夜送药的火种,早已被太子接过去,并且炼成了一种制度,一种深入人心的信仰。
次日早朝,百官肃立,气氛庄严肃穆。
长孙无忌刚要启奏药政院改隶之事,李承乾突然站了出来,朗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事禀奏。”
他转身朝着孙思邈点了点头,孙思邈会意,捧着一个锦盒,缓缓地走到大殿中央。
“儿臣愿将‘双印符’中灯政房一印,移交太常寺监管,由高履行代掌。”
李承乾的话音刚落,满朝哗然。
谁也没有想到,太子竟然会主动放弃权力,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灯政房掌握着药政的命脉,失去了这枚印章,就等于失去了对药政的控制权。
这难道不是自断臂膀吗?
李二更是惊讶地看着李承乾,他想不明白,太子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他凝视着李承乾,想要看穿他的内心,却现他的神色坦然,无争无惧。
退朝后,李二沉着脸,一言不地走回甘露殿,他挥退左右,独留下自己一人。
殿内静得可怕,只有他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沉默良久,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宣太子,入甘露殿觐见。”
甘露殿内,李二的目光如炬,仿佛要将李承乾看穿。
那张威严的面孔上,写满了帝王的猜忌与审视。
退朝后的寂静,更衬托出这无声的压迫。
“你为何让?”
李二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李承乾抬眼,迎上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神色依旧坦然。
“儿臣不让,是怕。”
“怕什么?”
李二追问,语气中带着一丝愠怒。
“怕百姓以后只敢吃官药,不敢信官人。”
李承乾的声音平静,却掷地有声。
殿内一时静默,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