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李爱国搞大生产,轧钢厂的保密工作,田雨和冯楠的摩托车(1 / 10)
轧钢厂这次为了拿到摩托车发动机的定单,可谓是花了血本。
李副厂长下令腾空一个最新的车间,打算招收最优秀的工人。
随后全厂广播通知,发动机车间只招收五级以上的老师傅,要求技术好、思想觉悟高,可以自愿报名。
有了前阵子的合作,现在前门机务段俨然就是大金主了,每个月的补助跟工资差不多了。
那些老师傅们纷纷踊跃报名。
“易师傅,你这次可得争取把先进。”一个熟悉的老师傅跟易中海打招呼。
“咳咳,咱们车间里的任务也很重,我还是留在车间里吧。”易中海尴尬的笑了笑。
他非常清楚这事儿最后得李爱国拍板。
就算是报了名也得被刷下来,没有必要丢人现眼。
车间里的老师傅走了一大半,易中海和剩下那些工人的任务重了几分,基本上每天都要忙个不停。
吃午饭的时候,别的工人都离开了,易中海还要检查轧钢机,贾东旭悄悄把这个情况记在心里。
发动机车间除了人员配备外,李副厂长还请了工作室摩托车车间的大师傅,对车间工人进行了培训。
这是个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的年代。
轧钢厂的行动,被一机部的领导看在眼里。
“前门机务段还缺少帮着造发动机的,我看轧钢厂挺不错。”
“是啊,两家一直有合作,现在合作起来也方便。”
“我看就把这批订单交给轧钢厂吧。”
“可以,不过前门机务段好像还要验厂,得走一下程序。”
所谓的验厂是前门机务段为大生产而搞出来的新制度。
具体来说,凡是承接摩托车生产的工厂,都需要经过验收小组的考察。
内容包括设备、厂房、工人技术水平、保密水平等等环节。
如果考察不通过,先进行整改,整改再不通过,那么该厂就失去了承接新订单的资格。
这年代,各地工厂良莠不齐,靠着这种办法,还真筛选出一批滥竽充数的厂子。
轧钢厂是老厂子了,设备和技术都不错,唯一的毛病就是保密方面有些薄弱。
气象站刘队长带着几个气象员在轧钢厂内走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不少问题。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