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李爱国建铁道工业大学,巴铁游击战培训,经销商的呼声(2 / 10)

加入书签

毕业就可以了,类似于后世的技校。

    在后世技校的名声可不太好,以至于大家对技校的期望是不要少一个人,也不要多一个人。

    这个模式之所以失败,根本的原因是工人的地位不高,福利待遇不够。

    谁也不想苦学几年,最后只能在生产线上苦哈哈的干活儿。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没有合格的技术工人,工厂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工厂无法获得高额的利润,工人工资就得低,更没有年轻人愿意去技校学习。

    如此循环,最后只能是一地鸡毛。

    现在的情况则不同。

    工人的地位就不用说了,最低级工人每个月工资十七块,也能够一家人吃喝。

    要是有一批合格的技术工人,将高利润工业产品输送到全世界,那工人的工资还能进一步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实咱们现在跟三德子家的情况比较相似,正是建立技术工人培训体系的好时间。

    只是这关系到全局,不是李爱国一个人能办到的,他也没想着办到,只在前门机务段这一亩三分地里先搞起来。

    邢段长最开始只以为李爱国是小打小闹,听完这些后,整个人被深深的震撼住了。

    他只是需要几百名合格的技术工人,李爱国却搞出了个技术工人培养模式。

    关键是,他还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这种培养模式如果搞成了,那以后前门机务段的技术水平将提升一大截。

    “我看这样,咱们段里面借着这个机会先搞起来,我现在就去部里面跑关系。”邢段长意识到工业大学的意义,也没啰嗦,立刻找了部里面的相关领导。

    在这一刻,铁道部门是个独立的小王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工业大学本质上也是学校,并且暂时不对外招生,下属机务段开办学校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儿。

    只是有部分领导还是有所疑虑:“我反对!车间扩建正缺20台铣床,钱却拿来修教室?培养学徒能比生产任务重要?!”

    邢段长据理力争:“张主任,现在缺500技工导致产能卡脖子。三年后这批学员上岗,月产能翻三倍!您是要短期铣床,还是长期产能?”

    “工人培训两三周就行了,再说了,老师傅也可以带徒弟啊,完全没必要搞学校,还是设备更重要。”

    “设备有了钱,有了技术就能造出来。合格的技术工人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的。”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