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剧本泄露(2 / 3)
尽脑汁也没想出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剧组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连复印节选剧本都是用的唱片公司的机器。
难道是邮寄过程中被邮局工作人员偷偷备份了?不合理啊,如果那个时候就已经泄露,拿到剧本的人早该爆料了!
怎么会等到现在?
“查理辛在采访中明确指控你涉黑、吸毒、性虐待等,我们会对《花花公子》和查理辛起诽谤诉讼。
??要求《花花公子》提供采访录音,证明查理无法提供‘涉黑、吸毒、订制性虐道具’的实质证据;传唤查理提到的‘纽约演员朋友’作证,若此人不存在,则坐实查理虚构事实;你的医疗报告、慈善基金审计文件完全经得起查,华纳会把他们告破产!”
华纳的法务团队听完事情经过给出了详细计划。
“你们上次也是这么说的,他还不是好好的在拉斯维加斯狂欢?而且《花花公子》也是有新闻报道自由的媒体,你们能告得赢?”
林恩对华纳的法务没什么好印象。
“他之前对你的攻击只是旁敲侧击和暗示,算不上构成实际恶意(actua1a1ice),这次不一样,我们可以引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他们都得交出天价赔偿,这起案子”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ne91y0rktis)是米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64年作出的一项里程碑式判决,确立了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在诽谤案件中的核心保护原则。
此案至今仍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领域最重要的判例之一。
1960年,《纽约时报》刊登民权组织募资广告《关注他们的呐喊》,批评美国南方种族隔离政策,其中提到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警方镇压民权运动的行为。
广告部分细节失实(如提及马丁·路德·金被逮捕7次,实际为4次;警方未“包围”
校园等)
蒙哥马利市公共事务专员lb沙利文?以诽谤罪起诉《纽约时报》,声称广告损害其名誉,阿拉巴马州法院判决《纽约时报》赔偿沙利文50万美元。
此案引起法律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州法院的诽谤判决是否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和新闻自由的保护?政府官员能否因媒体报道中的事实性错误获得高额赔偿,从而压制对公权力的批评?
《纽约时报》不服州法院的判决,层层上诉至米国最高法院,1964年,大法官威廉布伦南主笔的9-0一致裁决中,裁定阿拉巴马州法院的判决违宪,《纽约时报》无需赔偿。
虽然媒体这次赢了,但是这次裁决确立了实际恶意原则(actua1a1ice)?:政府官员或者公众人物提起诽谤诉讼时,必须证明被告明知陈述虚假或全然不顾事实真伪?。
原告需承担证明“实际恶意”
的举证责任。
华纳的提告思路正是基于此案,查理辛和《花花公子》拿不出任何证据,所有言论均是基于看到剧本后做出的猜测,这是一次信息并不平等的较量。
完全可以证明‘明知陈述虚假’且‘全然不顾事实真伪’,存在实际恶意。
只要林恩拿出体检报告加上nypd、dea(缉毒局)提供的无犯罪记录背书,这次他们绝对逃不掉。
听完华纳法务团队的分析,林恩乐不可支,叫你们瞎说!
以为查理辛这个资深人渣的判断八九不离十是吧?嘿嘿,我还真的就是个乖乖仔,没想到吧?
“他还公开讨论剧本中‘性虐道具细节’和‘lk的性取向’这属于侵犯隐私权。
我会起诉查理辛和他的“纽约演员朋友”
违反保密协议,我计划索赔50091”
诽谤的案子是华纳法务的工作,这些剧组和自己隐私相关的诉讼计划由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