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资本主义为何还没崩溃(1 / 2)
夕阳的余晖透过老宅的窗棂,在地板上洒下一片温暖的橘色。
顾十七和林小蔓坐在客厅的旧沙发上,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壶刚泡好的红茶,氤氲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两人刚刚看完一部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纪录片,此刻正沉浸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索中。
“你说,马克思当年预言资本主义会因为其内在矛盾而最终崩溃,可这么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反而不断发展演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林小蔓捧着温热的茶杯,眼神里满是疑惑。
顾十七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严肃而认真:“这确实是一个核心且复杂的问题,也是无数思想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长期争论的焦点。资本主义至今没有崩溃,并非因为它完美无缺,而是因为它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灵活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那它的自我修复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林小蔓追问道。
“首先是强大的自我修正和改革能力。”顾十七解释道,“资本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通过应对危机和内部压力,不断进行改革,从而避免‘总崩溃’。比如1929年的大萧条,那是资本主义历史上一次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几乎摧毁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但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崛起,衙门开始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的剧烈波动和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性的颠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阶级矛盾的调和。随着工会的发展、劳工法的完善,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标准等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大大缓解了马克思所预言的极端贫困化和阶级对立,将阶级斗争从街头和街垒引向了谈判桌和投票站。另外,在经历了多次金融泡沫和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还建立了复杂的金融监管体系,比如美国的证监会SEC、存款保险制度等,虽然不能完全防止危机,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破坏范围。”
林小蔓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那技术革命是不是也对资本主义的存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没错,技术革命的持续推动是资本主义得以延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顾十七说道,“资本主义与科技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共生关系。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催生了全新的、巨大的产业和市场,吸收了过剩的资本和劳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从电力、汽车到互联网、人工智能,都是如此。同时,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总财富,使得在资本家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普通民众的绝对生活水平也能得到改善。就像现在,普通人的物质享受可能都超过了一百年前的贵族,这种‘蛋糕在做大’的普遍感觉,削弱了人们的革命意愿。”
“全球化是不是也帮资本主义转移了很多矛盾?”林小蔓问道。
“对,全球化与空间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顾十七说道,“资本主义通过全球化,将其矛盾和危机转移和扩散到了全球范围。当国内市场饱和时,跨国公司会通过全球化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当国内劳动力成本过高、环保要求严格时,他们会将污染严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既降低了成本,也将阶级矛盾和环境问题部分转移了出去。”
“而本国则专注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比如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品牌、营销。另外,金融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寻找最高回报。当一个地区发生危机时,资本可以迅速撤离,转而冲击其他地区,使得危机不会在核心国家无限累积。”
林小蔓喝了一口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