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墨池映青莲(1 / 2)

加入书签

青灯巷深处,净化后的墨池——不,此刻它已是一泓清泉。

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幽冥天空流转的微光与那朵曾绽放于空中的巨大玉蓝莲花虚影。

泉水清澈见底,再无半分墨色污浊,唯有水底沉淀着一些细碎的、闪烁着温润光泽的玉青色碎屑,如同被岁月打磨的玉石粉末,那是千年怨念被彻底净化后留下的、最精纯的“文思”

结晶,散着淡淡的、令人心旷神怡的书香清气。

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莲花虚影随之摇曳,如梦似幻。

空气中弥漫的陈腐墨臭与绝望怨念早已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雨后初晴般的清新与宁静。

那浓得化不开的沉重墨香,也化作了若有若无的、沉淀了岁月书卷气的淡雅清香,吸入肺腑,令人心神安宁,思绪清明。

破败的书院、藏书阁、考棚虚影依旧矗立在巷子两侧,但此刻它们仿佛洗去了积年的尘埃,蒙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残破的飞檐斗拱在微光中勾勒出沧桑的剪影,斑驳的墙壁诉说着过往的岁月,却不再显得阴森可怖,反而有种洗尽铅华的沉静之美。

一些廊下残破的灯笼,也散出柔和稳定的光晕,如同真正的“青灯”

,照亮着这片被净化的知识殿堂。

泉边,几个恢复了清明的书生魂魄并未离去。

他们或倚在回廊的朱漆剥落的柱旁,或坐在泉边光滑的青石上,手中捧着由清气凝聚而成的虚幻书卷,低声吟诵着。

不再是机械的八股范文背诵,而是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或吟咏诗词,或探讨经义,或低声演算。

他们的声音平和而专注,眼神清澈,充满了对学问本身的专注与热爱。

偶尔有争论,也是温和的探讨,而非之前的偏执与癫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句当如何解?”

“吾观此算题,似有更简之法…”

“格物之理,在于明其所以然…”

这些平和专注的读书声,如同清泉流淌的潺潺之音,为这片沉寂了太久的幽冥巷弄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他们不再是怨念的囚徒,而是真正沉浸于学问海洋的求知者。

泉水中倒映的莲花虚影,仿佛也在静静聆听着这安宁的读书声,守护着这片被净化的净土。

林木生扶着虚弱的酸杏儿,青灰法袍拂过地面,枯寂神力无声流转,将试图沾染上来的最后一丝污秽气息湮灭。

他并未立刻离开,玉质鬼眼冰冷地扫视着这片焕然一新的青灯巷,确认再无污秽残留,也确认那些书生魂魄已恢复安宁。

酸杏儿靠在林木生手臂上,身体依旧虚弱,魂力透支带来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让她几乎站立不稳。

但颈后那枚新生的玉蓝盂印中,那枚青莲印记正散着温润而坚韧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滋养着她近乎枯竭的魂体本源。

她贪婪地呼吸着巷中清新的空气,感受着那份来之不易的宁静,看着泉边那些安然读书的书生魂魄,苍白的小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欣慰。

她忍不住回头,深深望了一眼那片恢复宁静的书香之地,目光掠过清澈的泉水,掠过倒映的莲影,掠过那些专注的身影。

指尖下意识地抚摸着颈后温润的盂印,感受着青莲印记中蕴含的包容与智慧的力量。

“画官大人,”

她轻声开口,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却掩不住一丝期待,“那些老先生、大哥哥、小书童…他们…算是解脱了吗?”

她问出了心中最深的关切。

老学究的鞠躬,青年才俊的叹息,书童融入光芒时的笑容,都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

林木生脚步微顿,枯寂面纱下传来平静无波的声音,如同寒潭落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