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朱祁镇(8)(1 / 2)
而此刻,车内,朱棣的呼吸粗重,整个人气压低的可怕,就连车厢内的空气,都仿佛要凝结成了冰。
可李今越仿佛感受不到周围的氛围一般,只是继续说道:“而在对明军完成彻底的合围后,也先也知道,此刻明军还有不少部队,他并不想直接和明军硬碰硬,同时他们也知道,此刻土木堡已经被切断了水源,明军内部定然极度缺水了,于是,他以议和为名,假装撤军,让出南侧的水源。”
“实则将大军埋伏起来,准备等明军出来后再发动偷袭。”
李今越的话音刚落,朱棣便猛的攥紧了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焦急的看向了李今越,声音都带上了几分颤抖:“今越!这!这土木驿中就没有任何水源吗?!”
“明军那么多人!还带着那么多文臣!他们就没有尝试过!挖掘水源吗?!”
“他们……他们……难不成,真的中计了!”
朱棣戎马一生,他太清楚水源对于一支被围困的大军意味着什么了。
若是有水,尚能固守待援,若是真的无水可用,则军心必乱,士气崩溃,那简直就是一场浩劫!
哪怕此刻,朱棣明知道这支军队最后的结局,可他仍旧抱着一丝微弱的希望,他不相信,也不愿听到自己一手建立的大明京营,在如此情况下,面对瓦剌军会连一次像样的抵抗都做不到,就被彻底击溃。
然而,这次李今越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随即说道:“Judy陛下,您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也是现在很多阴谋论者喜欢拿出来说的事情。当时,明军被围后,就尝试过挖掘地下水,《天顺日录》载:‘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至二丈,深无泉。’”
朱棣瞳孔骤然一缩,满脸的不可置信:“怎么会……”
李今越无奈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事实就是这样,其实在《明实录》里,也记载了当时:‘地高无水,掘井二丈余,亦不得水。’而且我们现代也早就有地质学家,亲身考察过土木堡的地形并且给出了论文。”
李今越操控着方向盘,将房车平稳的驶入了隧道。
“土木堡以南,看似平原,其实亦为缓坡地,坡地缺点是水来不及下渗,地下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上西沙河和东沙河属于流量极不稳定的季节性河流,本地短期无降雨即干涸,这为明军掘地逾两丈无水提供了完善的注脚。”(引自《明长城宣大堡寨理水策略数字化解析》)
这番冷静而科学的解释,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朱棣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他无力的垂下了手。
看来,这天时,地利……全都不在大明这边。
这是老天爷都不站在他们老朱家这边啊。
不过这时候,李今越话锋一转,问道:“对了,Judy陛下,现在您也知道了情况,那您觉得,也先明明已经合围了明军,又知道他们缺水,在缺水的情况下,也先明明可以就这么围着,等明军坚持不住了自己投降,为何要急着又逼、又骗明军赶紧出来呢?”
朱棣闻言也是十分无语,可既然说到了军事上的问题,他还是打起精神,冷哼一声道:“哼,这还不简单。”
“其一,明军被围的位置本身就距离其他关隘较近,宣府距离土木驿不过六十里,强行军一昼夜就能赶到,也先哪怕军队实力再强,也要考虑明军是否会派出小股部队强行突围求援。”
“其二,我看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降雨。你刚刚也说了,当时明军掘地二丈都不曾有水,说明此地起码几日不曾下雨,可七八月正是北方雨季,一旦时间拖长,突然降雨,那明军便有救了。”
“若再制作些简易的储水物件,撑到下次降雨,想来也不是问题。况且,大军出征,除了辅兵、民夫,通常还要携带牲畜来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