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秦国依旧(2 / 4)
>有官员当即出声辩解。
李斯摇了摇头:“话虽是如此,但百姓看不到中央的重视,久而久之,地方上的一些蛀虫就会腐蚀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因此此举势在必行!”
“打击腐败不仅是大王和国师的想法,也要成为朝廷永久的政策。”
“本官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各位,秦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高压的反腐败斗争当中。”
“在这场战争中,谁也不能幸免,只要你错了一步,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众人都点了点头。
至少表面上,每个人都是对此认可的。
等这次会议一开完,看着御史中丞黄石公还没走,李斯有些奇怪:“先生有何事?”
虽然黄石公和南公都已经在秦国为官,但由于他们的身份和大王要把他们当做宣传案例,所以他们的地位还是有些特殊的。
“李廷会为何只敲打呢?”
黄石公说。
各地突然多出来的那些方士,明摆着就是一些传统贵族用来试探的。
他们不会明着反抗朝廷——因为上一个这么干的坟头草都老高了,但他们可以暗地里使坏,就比如这一次,不用官方力量和明面身份,动用一些方士在民间搞事。
黄石公不知道接下来这些人会怎么办,但这个时候出手,这些人就算只是试探也会让朝廷遭受点损失;尤其此事还生在百姓之间,民心上一旦损失了,那李斯可是要承担失职之责的。
李斯何尝不明白?
但他明白也没用啊!
想对付那些方士?很简单,找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出来,告诉他们国师和大王的闭关与那些招摇撞骗者无关,与你们听过的任何传说也无关。
可这样的人……李斯自问自己并不是。
不是地位上不行,而是在百姓那里的身份和亲切度不行。
能有这能力的倒是有一个人——太子。
但扶苏如今只有十岁不说,他这次也只是临时出来监国,大王闭关出来后,太子还是太子,但若因此而被传统贵族嫉恨上这个太子……朝政可能会多出许多不确定因素。
孝公支持商鞅时,传统贵族们的势力还极其庞大,但他们仍旧在变法过程中选择了忍耐,除了孝公的支持外,与当时的太子——秦惠文王也不无关系。
人们都知道,商鞅和太子有龃龉,只要孝公一死、太子继位,商鞅会和他的法一起去陪先王。
只是他们没想到,秦惠文王只杀了商鞅,却并没有和他们想的一样废除新法。
李斯不知道大王对太子的政治安排是怎样的。
但就是因为不知道,他才不敢轻易把太子过早的拉到朝堂政治里来。
黄石公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你是不是想错了一件事?”
“你怕这些,大王和国师可不怕!”
“以大王之决心,你觉得秦国的变革是他在位时就能结束的?太子的任务就只是守成之君?你觉得秦王的决心就止步于此?”
“可太子毕竟只有十岁……”
李斯还有些纠结。
“十岁怎么了?”
黄石公反问道:“百姓会关注他的年龄吗?”
监国的太子只要话,哪怕他说的只是一句玩笑话,百姓都会津津乐道,更何况是在朝堂之上说出来的严肃之语,百姓只会更加认真的对待。
李斯沉默着,还在思考着这件事。
黄石公看着他犹豫的样子,朝外走去,只留下一句话:“文信侯对当今大王有政治庇护之功,敢问李廷会之功,莫非就只是国家功业、一点不考虑君臣吗?”
李斯心里的某个天平被打破了。
加重的那一端,叫‘权力’。
……
第二天。
一则消息从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