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o章 信任是一切的基础(2 / 4)
。
眼下居然还没到展高峰期?
应该是民间流通得还不够、参与展的人还不够多的缘故吧?
“大王,可是有何事?”
隗林停顿了一下:“其实真要说的话,这八百万钱也是有去处的,过些日子再次变冷后,大雪之下,许多道路都需要清理,诸如汉中通蜀郡的栈道、部分还未水泥化的重要土路等可能需要整修,若无紧急之事,这钱……臣觉得还是不动为好。”
“也没什么要紧之事。”
隗林略微松了一口气。
“就是寡人想多制造一批火炉、加大开采煤炭,毕竟现在许多百姓还是宁愿冒雪出去捡拾些柴火也不愿意花钱买这些,寡人想扩大这方面的产能,好让更多百姓能用得上。”
隗林有些疑惑:“大王,各郡都有制造这些的工厂,臣没听说哪有缺口啊。”
“缺口不在工厂,在百姓的口袋里。”
嬴政说:“如果有钱,谁愿意冒着风雪和遇到野兽的危险出去捡柴?一家人坐在火炉边不好吗?只可惜大秦的国家展需要时间和资源的共同推动,寡人没办法短时间让百姓手中的钱多起来,只好想办法让此物多制造一些、价格低一些了。”
“这样吧,国库出五百万,寡人再出五百万,按照各郡人口比例,多分配一些下去。”
“这次连那点微薄的利润都不要了,直接以制造的成本价卖出去,其中的运费损耗等等,由国师府承担,尽量让百姓过好这个冬天。”
“去年的冬天,大秦还是冻死了上百老弱,寡人心有不甘!”
隗林心里其实想劝嬴政不要感情用事,但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长揖到底,算是替百姓给秦王的一礼。
隗林出宫后,这个消息从财部迅向其他部门传播,然后又由官府中人向民间传播。
于是短时间,秦王在民间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秦王获得百姓交口称赞时。
赵王偃却在面对群臣的劝谏。
劝谏,只是这帮大臣认为的;在赵王偃眼中,他们这是不怀好意。
理由也很简单,和齐国的战争已经打完了,可郭开却带着大军在赵燕边境以演习的名义停留,这不好。
虽然只有五万、现在经过战斗之后,恐怕只有四万了。
但四万大军在外,后勤需要的粮草和民夫却远比四万之数要高,这是一笔极其庞大的开支。
既然仗打完了,那还留那干嘛呢?
现在又到了冬天,以燕国那菜鸡水平,他们还敢在冬天来找打不成?
郭开对燕国的防备之举,在这帮大臣眼中,完全就是没必要的。
如果不是因为相国派的官员在朝堂中站稳了脚跟,否则这帮人恐怕就不止是劝赵偃下撤军的令,而是直接控告郭开有不臣之心了。
可郭开忠不忠,他赵偃还能不知道呢?
秦国改革了两年,他也想学了两年。
老臣都死光了,李牧也被逼走了,现在仅剩下郭开这一个玩伴加好友,能救国啊……
“尔等不必再说了!”
赵偃这次异常的坚定,他不希望哪天郭开也被这帮传统贵族官员逼得消失,那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燕国之野心,天下有目共睹!
赵齐之事开始之时,他们就对赵国不怀好意,现在正是赵国刚打完一场战争的虚弱之际,怎能不防着他们?难道你们希望那燕王真踩着赵国的颜面崛起吗?”
这番话听上去很有道理。
但任何道理,都得顾及现实啊!
秦国是和赵国有三年和约,但如今两年已过。
先是和秦国一起北上打匈奴,确实获利颇丰,去年又和魏国打了一架,拿了三座城;然后又和四国联军打了一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