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毛里求斯罗斯希尔 雾岭花语书城星火(1 / 2)

加入书签

离开苏亚克的清晨,甘蔗田在朝阳下摇曳生辉,仿佛金色海洋缓缓退潮。

载着我北上的小巴缓慢驶入中央高原,路两旁的丘陵渐次升高,翠绿的树林间时有白云漂浮。

随着海风的远去,空气愈清冽,透着薄荷与泥土的芬芳,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几口。

每一次深入内陆,我都仿佛在向毛里求斯最深处的灵魂靠近。

几小时后,车窗外出现了一座被密林和山雾包围的城市。

没有海岸线的喧嚣,没有朝圣小镇的虔诚,只有书页翻动的静谧和青年歌声的回响。

那就是罗斯希尔——中央高原的心脏,毛里求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城市,学术与文化的高地。

刚刚踏上这片土地,就像走进一座未曾合上的厚重书卷。

这里,知识与理想、花香与诗意、古老与未来并肩而行。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的新一页,郑重写下:

“雾岭花语与书城星火。”

抵达罗斯希尔那天,细雨刚刚止息。

整座城市像是披上了一件轻盈的灰白纱衣。

湿润的空气中混合着桂花、咖啡豆与泥土的香气,一切都带着初醒后的安静与柔和。

我的住处是一家坐落在主街的老旅馆,二楼的窗外正对着林荫大道。

傍晚时分,旅馆老板——一位名叫萨尔丹的退休法文老师——泡着红茶,和我坐在窗边。

“这座城市,不是用眼睛看完的,要用心慢慢去读。”

他轻声说道,“她像一本很厚的旧书,封面简单,内页却藏着火焰。”

夜色降临时,街道上逐渐安静,只剩下淡淡花香与偶尔传来的少年笑语。

我望着一群撑伞的学生在雾气中穿行,他们的身影像极了小说中的诗行,带着未言明的梦想与未来的光。

我在日记本写下:“罗斯希尔的雾,是思想的纱幕,是青春与沉静共同编织的序章。”

翌日,我步行前往毛里求斯大学。

这所大学既有殖民时期的砖石风格,也有现代曲线流畅的建筑。

校道两旁,高树繁花环绕着雕塑与露天讲坛,整个校园仿佛一座巨大的花园。

恰逢一场公开讲座,主题是“岛语的今昔对话”

讲者是一位三语流利的女教授艾梅丽,她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开场:“语言,不只是遗产,更是我们创造世界的方式。

你用什么语言书写,就拥有怎样的世界。”

讲座后,我与艾梅丽教授一同在花园长椅上畅谈。

她介绍,大学推动“多语知识系统”

,学生们习惯在课堂上用法语思考,用克里奥尔语写作,用祖辈的印度语或汉语表达情感与乡愁。

“我们的知识,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岛屿像一块多彩拼图,每一块语言都是独特的光。”

她说。

走在学府林园间,我听见不同语种的辩论和歌声交织,仿佛整个城市都在用千百种方式讲述自我。

我写下:“罗斯希尔的学府,不是高冷的象牙塔,而是语言交响的森林,是思想在多元中拔节生长的温室。”

午后天晴,我独自漫步进德尚花园街——这条老街,两旁布满了繁茂的爬山虎与三角梅。

阳光透过枝叶投下斑驳光影,泥路上湿润而温暖。

街巷墙壁上,满是青年们用彩笔写下的诗句和涂鸦,灵感时而直白,时而隐晦。

有句诗用汉字写道:

“花开书页,雾隐远山,梦在晨曦里,歌于少年间。”

也有克里奥尔语的短句:

nou1esprikouao1if1e1orontagn

(我们的灵魂如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