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7章 南非布隆方丹 旷野玫瑰律法回声(1 / 2)

加入书签

告别了约翰内斯堡那城市钢铁与人潮交织的喧嚣,我沿着南非高原的蜿蜒公路向南驶去。

窗外的风景渐渐变得开阔起来,远处的丘陵如波浪般起伏,阳光洒落在金黄的草地上,空气中弥漫着大地的芬芳与沉静。

这片旷野,带着一种低吟般的力量,似乎在述说着不同于都市的节奏——缓慢、深沉,却又充满韧性。

目的地,是布隆方丹——那座被誉为“白色玫瑰之城”

的司法之都。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这一章,写下题记:

“旷野玫瑰与律法回声。”

抵达布隆方丹时,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整洁的街道上。

这里的建筑不高,却散出一种沉稳的力量,红砖墙与洁白的圆柱交织着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旅馆靠近南非最高上诉法院。

那座庄严的建筑宛如这座城市的心脏,法律的重量在这里凝结成有形的尊严。

门前铜像静立,仿佛守护着公平与正义的信念。

站在法院前,我的目光久久无法移开。

这座城市,曾经历殖民的蹂躏和种族隔离的伤痛,法律曾是压迫的利刃,而今却成为重塑社会信任和尊严的基石。

在法院旁的法学图书馆里,我遇见一位年轻的法律系学生,名叫塔马。

他眼神坚毅地告诉我:“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未完成的裁判,但在布隆方丹,我们正用法律书写未来。”

我在笔记本中写道:“布隆方丹,是旷野中缓缓提笔的正义之手,是历史与未来在法槌下的交汇。”

漫步市中心,我来到“安格洛布尔战争纪念馆”

这段历史沉重而真实:布尔人、英军与祖鲁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焦土与伤痕。

纪念馆外的玫瑰园静静绽放,白色的花瓣仿佛无声诉说着和平的渴望。

石碑上刻着:“愿鲜血不再灌溉这片土地,愿花朵自由地生长。”

馆内陈列着锈蚀的火枪、战地布旗与未完成的诗篇。

一本旧士兵的日记里写道:“我不为帝国而战,只为妻儿平安归来。”

我轻轻写下:“布隆方丹的玫瑰,是鲜血与希望交织的誓言,是亡者的静默与生者的坚守。”

布隆方丹不仅是法律的殿堂,还是诗歌与文学的摇篮。

这里诞生了南非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他的童年就扎根于此。

我走入国家文学博物馆,古老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内收藏着无数珍贵的诗稿、信件和手稿。

馆内工作人员是一位白苍苍的老者,他说:“我们在旷野上种诗,不为繁华,只为沉思。”

随手翻阅诗选,我读到:

“铁墙筑城不可挡风,风吹进布隆方丹山谷,带来草的种子,和母亲讲过的童话。”

我闭上眼,心中默念:“布隆方丹,是旷野上最深沉的诗篇。”

城市的脉动不只在宏大叙事,也在日常细节中流淌。

在街角的咖啡馆,我结识了本地艺术家伊莎贝拉。

她用回收金属打造雕塑,作品多呈现女性与大地的关系。

她坦言:“艺术在这里,是呼吸的节奏,是生活的真诚表达。”

我陪她走过市集,听见妇女们在社区中心学习缝纫和自卫,她们穿着色彩斑斓的传统裙装,笑声与剪裁声交织,仿佛在重塑自己的命运。

夕阳西下,白色合欢树洒满金光,一群少年在空地踢球,清脆的喊声在干燥空气中荡漾。

我写道:“布隆方丹的生活,是不声不响的坚持,是一曲细腻而持久的生命之歌。”

离开的清晨,我早早起身,步入郊外的玫瑰花培植园。

露珠未干,白玫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