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玻璃塔中海市蜃楼(2 / 2)
玫瑰香。
他说:“这叫‘夜之记’,只有在沙漠夜风中,它的味道才会真正绽放。”
我握着那袋香,心中竟升起一种陌生而深远的乡愁。
傍晚时分,我驱车来到棕榈岛。
站在高处俯瞰,那整齐的岛枝像是一双手掌伸向海洋,向全世界展示人类如何从自然手中接过建筑之笔。
但我没有走进豪宅和名店,而是来到岛尾的一座小清真寺。
白墙圆顶,孤立在风中,四周无人,只有海浪拍岸的节奏。
我坐在寺外的长椅上,沉默不语。
夕阳缓慢滑下,天边泛起一圈绯红,海鸥掠过天幕,孩子的笑声从远方传来。
那一刻,我感觉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呼吸。
我写下:“棕榈岛,是狂想的轮廓线,而那座清真寺,是在浮华之外,城市灵魂最后的低语。”
不远处的沙滩上,有一对新人在拍摄婚纱照,身后是缓缓落下的夕阳与绵延不绝的海浪。
我看着他们,忽然想起故乡衡阳,想起那些年也曾在江边看人拍婚照的我。
时光从没改变情感,只是更换了背景。
夜晚降临,我走进那座雕刻诗文的银色椭圆体,未来博物馆。
它安静得仿佛时间自身的缩影,门前站着一对母子,小孩仰望这座“漂浮”
的建筑,眼中满是星光。
馆内展出的是无人机医疗、沙漠绿洲生态系统、太空生活模拟与人工意识实验。
有一间沉浸式展厅,模拟人类移民火星的生活场景:温室农田、低重力睡眠舱、机械助手……仿佛一场未曾生却已被记录的梦。
我在一块名为“时间之舱”
的互动屏幕前,选择了“自我重构”
主题。
屏幕上浮现一句话:“未来不是一种方向,而是一种选择。”
我凝视着那句话良久,脑中浮现出在利雅得黄沙中打井的工程师,在多哈开水耕蔬菜的女科学家,在阿布扎比默默背诵诗句的少年。
我忽然明白:这些城市不是彼此竞争的奇迹,它们是同一面风中旗帜的不同折痕。
我写道:“迪拜,是沙中雕刻出的立体日记,每一页都在问你:你准备好面对明天了吗?”
第二日清晨,我特地安排了一段“出城”
之旅,乘坐四驱车深入沙漠腹地,在一处隐秘绿洲营地驻足。
那里有一处名为“镜湖”
的人工湖,因清晨无风,水面如镜,倒映出橙红天光与远山影线。
向导悄声对我说:“这湖,就是迪拜的心脏。”
我脱鞋站入湖边,脚下是柔软沙土,湖水微凉清澈,照见我这一路走来的眼神,疲惫,却仍亮着。
我闭上眼,任微风拂面,任沙子掠过指尖。
脑海中,那些光影叠加的时刻浮现:在博物馆中聆听诗句,在塔顶拥抱晨光,在清真寺中低语祷告。
我写下本章最后一行文字:“迪拜不是城市,它是人类精神的一道试炼,是信仰、欲望与科技在沙粒上进行的拼图游戏。”
阿布扎比,那是沉静之王,是沙漠中守望未来的灯塔,是一低声吟唱却回响千里的诗。
阿布扎比,我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