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临夏 河州花儿高原新月(2 / 3)
同构成临夏独有的天籁。
一位阿訇(伊玛目)邀请我进寺参观。
他用温和的语气说:“信仰是我们的心灯。
这里的人,无论回族、东乡族、撒拉族,还是汉族,都相信平等和善良。”
寺院门前的小集市上,老人们卖着自家烤制的馕、牛羊肉、干果和花帽,生活气息浓郁。
黄昏时分,城市灯光渐亮。
新月高悬,寺顶与宣礼塔在月光下静静守护。
夜市上,各民族的摊主招呼声此起彼伏,香气扑鼻的羊肉串、油香、甜醅、酿皮子、粽子……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我写下:
“新月下的清真寺,是高原夜空的灯塔。
信仰与生活,如河流一样润泽人心。”
四、河州工艺:指尖上的瑰宝
临夏是西北有名的手工艺之乡。
花帽、刺绣、砖雕、雕漆、砖雕、木工艺在这里代代相传。
走进回民家中,往往能见到绚丽的刺绣壁挂、巧妙的花帽、雕刻精美的窗棂和桌椅。
我参观了一家花帽作坊。
女工们手指灵巧,银针穿梭于五彩丝线之间。
花帽不仅是头饰,更是生活的信物、节日的礼物、爱情的见证。
女工阿丽说:“每顶花帽都有自己的故事。
新娘出嫁、孩子满月、老人寿辰,都少不了花帽。”
集市上的砖雕、木雕也同样精美。
匠人们用黄土、杨木、白灰,雕刻出伊斯兰花纹、汉族吉祥图案、飞禽走兽。
手工艺品既有丝路风情,也有高原粗犷,带着岁月与风雨的印记。
我写下:
“临夏的工艺,是时光的凝固,
在指尖绽放,也在生活中流转。”
五、多元包容:民族和谐的生活画卷
临夏是回、汉、东乡、撒拉、保安等二十多个民族的家园。
这里,各民族习俗交融、节庆频繁,民众彼此尊重、团结互助。
婚礼上回汉同贺,斋月里邻里相帮,庙会和花儿会中四方共庆。
我走访了一个汉回混居的村落。
村中既有清真寺,也有汉式庙宇。
节日时分,回族家庭会请汉族邻居共进开斋饭,汉族家庭则在春节时邀请回族朋友赏灯吃饺。
孩子们一起上学、放羊、学花儿,彼此语言、风俗渐渐融合。
村里老人告诉我:“河州这地方啊,谁家有难大家都来帮。
咱们靠的是一份情义,也靠的是相互尊重。”
夜晚,村庄里传来花儿歌声和狗吠,星空下的高原静谧温暖。
我写下:
“多民族的河州,是人间温情的见证。
每一场节日、每一声花儿,
都在讲述包容与共生的故事。”
六、临夏夜色:花儿与新月的交响
夜幕降临,临夏的街巷灯火辉映。
新月高悬,清真寺轮廓在夜色里更显庄重。
夜市上,人头攒动,馓子、甜醅、牛肉面、烤肉串的香气弥漫。
花儿歌手在灯下弹唱,老人们在一旁喝茶,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追逐。
我独自走在河州桥上,微风拂面,河水在夜色中轻轻流淌。
星光与灯火交织,高原夜色如同一曲悠远的歌谣。
我的心,也在这片多彩而温柔的土地上变得格外安定。
我在《地球交响曲》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14章,临夏,记。
河州花儿,新月高悬,
这是信仰与生活相依的高原赞歌。”
下一站,甘南。
我要沿洮河、穿越高原,去草原与雪山之间,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