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1章 徐州 汉风之源铁骨之魂千年兵城与现代工业的双重心跳(1 / 2)

加入书签

我是吴阿蒙。

离开连云港海风的怀抱,列车折向西南。

窗外的海岸渐行渐远,大地开始起伏,山色愈浓,地形愈厚。

我知道,我正一步步接近中国北方与南方交界的腹地。

这里是徐州。

一座几乎不需赘述的城市,却又必须重新讲述的城市。

它曾是彭祖故国、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汉文化的源重地,素有“五省通衢”

之称。

今日的徐州,则是高铁穿城、工业林立、钢铁轰鸣、文化沉潜的双核都市。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云龙山下、汉文化根脉之地、战争与文明并存的土地上郑重落笔:

“第2o1站:徐州。

她是一座城,也是一部书;

她的书页不是纸,是泥土、兵器、车轮与山峦。”

一、汉文化景区:金缕玉衣背后的大地雄心

我第一站,便来到了汉文化景区,探访西汉楚王墓。

在厚重的石室深处,我看见那副用两千多枚玉片缀成的金缕玉衣,静卧棺中。

玉光温润,缝线皆以金缕,这不是奢华,而是一种至死不变的信仰。

导游说,这座墓的结构仿照天圆地方之制,既是地宫,也是理想宇宙的映射。

我靠近玉衣,仿佛能听见一个王朝在耳边低语:

“我虽归尘,但文明未灭。”

我写下:

“徐州的魂,是汉;

她的信仰不是帝王之尊,而是骨子里的秩序与担当;

她将一个王朝的梦想,藏进泥土,传给千年之后的风。”

二、云龙山与云龙湖:文气与水气相融

第二日,我登上云龙山。

山不高,却多亭榭古道。

北坡之上,有一块刻着“卧龙泉”

的石碑。

山风清远,树影婆娑,我在山巅看见整个徐州的城市剪影如卷轴般铺展——楼宇、水面、山林、工厂交错其间。

下山后,我绕行云龙湖。

湖水烟波浩渺,一对老人在岸边拉二胡,小曲悠扬。

我驻足许久,只觉内心安静得像湖面。

我写下:

“徐州的静,不是乡野的慵懒,

是兵锋之后的一种沉着;

她让一个习惯了争的城市,懂得收起刀,沏一壶茶。”

三、彭祖园与九里山:一座城的寿命记忆

我走进彭祖园。

徐州又称“彭城”

,因彭祖而名。

他是古代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养生鼻祖,也是中国“饮食文化”

的轫者之一。

园中亭台林立,一位老者正在讲“彭祖养气术”

,动作舒缓,呼吸有序。

他对我说:“长寿不是多活,而是活得慢。”

九里山在园外不远,埋藏着古战场的残魂与铁甲的碎影。

山下那片曾是项羽自刎的乌江,今朝只见流水潺潺。

我写下:

“徐州的老,不是暮气沉沉,

是活了几千年却还能和你坐下来讲一个故事;

她从不催你快,而是陪你慢。”

四、潘安湖新城:工业之地的生态逆转

第三日,我驱车前往潘安湖。

这片湖泊曾是废弃煤矿沉陷区,如今却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示范区。

湖水碧绿,游人如织,芦苇间鸟鸣清脆,远处还有风力电塔静静转动。

一位工程师告诉我:“我们把挖走的土填回来,把掏空的地种上绿。”

我点头,感动不言。

我写下:

“徐州的重,不只在钢铁冶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