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o章 丽水 山中江南绿水人家生态秘境与畲风古韵交织之章(1 / 2)

加入书签

我是吴阿蒙。

自衢州出,我沿着瓯江向东南蜿蜒而行。

车行山中,群峰如浪,云雾翻卷,一道道青脉自天而垂,如天地丝线缝起万水千山。

当我抵达这座被誉为“浙江绿谷”

的城市时,一种前所未有的静与清包围了我——丽水。

她是浙南山区的生态典范,是少数民族畲族的重要聚居地,是江南文化边界与山民文化交汇的缓冲带。

山在,水在,人慢,心静。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瓯江之源、浙南腹地、山水如画之境郑重落笔:

“第18o站:丽水。

她是山中江南,

是慢下来之后,人与自然互相理解的一处回声。”

一、云和梯田:人田共生的天梯图卷

我第一站来到云和梯田。

站在山顶远望,层层叠叠的梯田犹如天空中铺开的鱼鳞,一道道弯曲如笔,若云中书写。

晨雾未散,田中农人已戴笠劳作。

一位种田老人说:“我们不争日月,我们种的是节气。”

我蹲下触摸那湿润的田泥,感到一股温热的生命律动。

我写下:

“丽水的田,是天梯,是诗行,

是人与山合作的一种节奏感,一种无法替代的耐心。”

二、畲乡古道:蓝布白纹中的山地信仰

第二天,我前往景宁畲族自治县。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

山路蜿蜒,村落点点,畲族妇女身着蓝布衣裳、银饰闪闪,正在晒布染线。

古老的“对歌”

习俗还在村头响起。

我参加了一场畲族婚俗演示,女方家门口贴着图腾纸符,阿哥阿妹对唱山歌,声中有情,调中有誓。

我问一位阿婆:“你觉得畲歌值钱吗?”

她笑道:“不值钱,可值心。”

我写下:

“丽水的歌,不为舞台,不为表演,

她是深山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告白,是语言未尽的另一种方式。”

三、松阳老城:沉默的古巷,慢下来的时光

第三天,我转往松阳县。

古城不大,老屋密布,青石板路在脚下喀喀作响。

我在一间茶馆喝茶,掌柜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老人。

他说:“这城没人急,我们慢慢做茶,慢慢修屋。”

我笑:“你们也太慢了。”

他说:“快的东西,你记不住。”

我写下:

“丽水的城,是旧物之下的心性,

她不和别的地方比,而是和自己比——今天是否更静,是否更完整。”

四、瓯江夜泛:灯火不喧,水声自答

傍晚,我在丽水市区瓯江畔登船。

夜风拂水,江灯点点,一座座桥梁如虹卧波,偶有渔舟归来,桨声悠悠。

江边一位吹箫老者坐在石凳上,面朝江心。

我问:“你天天来这里吹?”

他说:“不是吹,是听。

江里有话,等你听懂了,就不想走了。”

我写下:

“丽水的夜,不是灯海,而是一种水光笔记;

她写着城与山的情书,也写着人心与江水的互慰。”

五、缙云仙都:云雾生灵,道意山形

最后一天,我来到仙都风景区。

鼎湖峰拔地而起,孤峰入云,云海弥漫,如梦似幻。

传说此地为黄帝炼丹之所,道家遗韵至今未散。

我站在观景台,前方白云缭绕,后山青林如浪。

身边一对母子默然观看。

小男孩问:“妈妈,这山为什么这样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