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黔南布依 水上人家蓝靛染布与龙舟节的回响乡(1 / 2)

加入书签

离开黔东南那一日,我在榕江赶集路口回望了一眼山脊,群峰如浪、鼓楼如塔,歌声还在山谷里若有若无地飘着。

而当我踏上前往黔南的旅途,心境忽然变了。

山不再密集如墙,而是开始缓缓开阔;水开始多了起来,田野稠密,溪流密布。

贵州的语言开始变软,风声也变轻。

那是一种南方独有的“低音气质”

——轻,却有回响。

黔南,是贵州最“水”

的地方;也是布依族最多的地界。

它不像黔东南那样高亢,也不像贵阳那般都市化,它像一盏温热的青瓷杯,在你旅途劳顿时递过来,不声不响,却恰好入口。

我在都匀下车,天正落雨。

云浮低山,街道湿润,车轮声在青石板上回荡着旧城的回音。

我翻开地图,在贵州南部缓缓画下红圈,写下:

“第131站:黔南布依。

她不歌唱,却自成乐章;

她不争风头,却懂风与水之间最温柔的交汇。”

一、荔波小七孔:水作画轴,翠为墨笔

我第一站去了荔波。

这是被誉为“中国南方最美水世界”

的地方。

山水之间,布依人家散落在河谷与湿地之间,石桥横跨,翠竹扶岸,水如玉带环腰、碧镜照天,仿佛一笔一画写在山水间的游诗。

我步入小七孔古桥时,雾气未散,桥下河流轻轻涌动,青苔覆盖的石阶湿润而柔软。

我脱了鞋,坐在桥头,看山、听水,和一位当地妇人闲聊。

她说:“这水从没断过。

我们布依人说,水不断,心就不断,家也不断。”

我问:“你们信水神吗?”

她点头:“水是我们嫁女儿要过的门槛,是我们过年的第一碗汤。”

我写下:

“黔南之水,是母亲的声音,是新娘的面纱,

是孩子出生时洗脚的第一瓢,是老去时送别的最后一捧。”

二、布依寨里:蓝靛布下的女人世界

从荔波回到独山,我特意去了一个以蓝靛染布为传统的布依村寨。

那是一个靠山而建的村落,家家门前挂着蓝靛布:深蓝、浅蓝、碎花、条纹……风吹布动,如云下波涛。

几位布依族妇女坐在屋前的榻上,手里不停地翻染、搓布、压花。

我请教一位老奶奶,她叫韦六花,一生只做蓝布。

她说:“蓝色,是水留给我们的颜色。

我们穿在身上,就像水把我们包着。”

我试着亲手染一块布,却总不均匀,奶奶拍拍我手说:“你心还不够沉,染布要沉,像等雨来。”

我忽然明白,这不是技艺,是一种心境。

我写下:

“布依人的布,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记得;

记得水从哪来,风怎么吹,心怎么才不会乱。”

三、都匀老街:茶香石路与城市的反侧之声

回到都匀市区,我花了一天时间逛了老城区。

这是一座被称为“南方桥头堡”

的小城,历史上是贵州通往广西与两广贸易的重要节点。

老街曲折,茶馆林立,房屋以青砖黛瓦为主,雨后的街面一片柔光。

我走进一家百年茶馆,店里坐着几位老茶客,喝的是“毛尖”

,说的是老家事。

老板姓王,是都匀土着,给我泡了一壶,茶汤青黄,回甘极深。

我问:“你们都喝这个?”

他说:“都匀人不喝甜水,只喝苦后回甜的东西。”

这句话让我沉思。

我写下:

“都匀像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