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理塘 高原高城草原赛马与格萨尔说唱的苍茫章(1 / 2)

加入书签

清晨,康定城被一层淡淡的雾包裹。

我背起行囊,踏上前往更西、更高的旅途。

地图上的红线越过折多山后,如血脉般蜿蜒进入川藏腹地,而那一点被密集等高线环绕的地方,标注着一个古老名字——理塘。

老一辈人说,这是一座“天上的城”

,也是一座“歌中的城”

我将笔记本夹入风衣口袋,抬头望向远方天际。

我知道,我要去的,是一座海拔四千米上的高原之心。

一、穿越毛垭:风起草原,蓝天为盖

进入理塘之前,必须穿越一片辽阔的草原——毛垭大草原。

这是我在旅途中见过最干净的天与地。

车子在一条土路上颠簸前行,左边是奔跑的牦牛群,右边是连绵不绝的青绿。

草原的风如巨掌般抚摸车窗,天空低得仿佛伸手可触。

途中我下车休息,一位骑马的藏族少年从远处策马而来。

他名叫罗布,眼神清澈有力。

他邀请我骑一程。

他说:“外来人来理塘,看的是远;我们生在这里,看的是近。”

我问他“怎么看近?”

他说:“草从地里生出来,我们从草里长出来,我们走得再远,还是会回来。”

我们并排骑着马,风掠过耳边,云影从身上掠过,草原不语,但世界在此刻沉静如歌。

二、理塘城:世界高城的风骨轮廓

理塘,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

初入城时,我被这里的纯粹震撼。

城市不大,却建筑坚实,金色庙顶与白色石墙彼此映衬,街头多穿藏袍的人,手持转经筒,步伐缓慢却坚定。

我在街边一家木质茶馆落座,老板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藏族老人,自称格桑,曾是远赴印度学佛的僧人。

我问他:“你怎么看理塘?”

他不答,只朝窗外一指——

窗外正是一位年轻僧侣在清扫寺前的雪地。

他一圈一圈地扫,动作安静如舞。

格桑轻声说:“你看到的,是理塘;我听到的,是理塘的心跳。”

三、长青春科尔寺:金顶之下的转经人

次日清晨,我前往长青春科尔寺。

这座寺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之一,亦是理塘精神的象征。

寺庙建在高坡之上,登顶需要跨越三百余级石阶。

寺外经幡随风鼓动,宛如五彩云涛。

一位老妇人正在缓慢地转经,口中念着低缓的藏文经文。

我走近与她交谈。

她名叫央宗,今年已七十七岁,每天都会来寺转经一千圈。

我问她为何。

她微笑:“我不懂书,不会数,但我懂风。

我转经,是把愿望交给风,让它去你们看不见的地方。”

我默然不语,只低头鞠了一躬。

我写下:“寺庙是人心的回声壁,愿望在这里,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沉淀的。”

四、格萨尔传人:说唱中的千年骑士

傍晚,草原边缘一处帐篷中,一场古老的表演正在上演。

帐篷内,一位中年汉子披着厚重藏袍,正声情并茂地说唱着《格萨尔王传》。

他声线高亢,一句一句如战马疾驰,每段故事之间插入鼓点与唢呐。

他名叫强巴多吉,是理塘少有的格萨尔非遗传人。

我问他:“你唱了多少年?”

他答:“三十七年。”

我问:“你记得多少段?”

他答:“四百段。

但我还在背,还有两千段。”

我吃惊:“那你要唱到几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