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鲜虞城叛军再起,淮阳王受命征讨(2 / 2)

加入书签

的父亲是李渊的堂弟李贽。因此,他是李世民的堂弟,属于皇室宗亲中与李世民关系非常亲近的一支。

他几乎是李世民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从太原起兵开始,年仅十五岁的李道玄就跟随李世民征战,常在其左右,可以说是李世民看着长大并一手提拔起来的。

李世民不疾不徐,目光扫过面露诧异的李建成,心中冷笑:大哥定以为我要争这个统帅之位,可我偏要反其道而行。

李世民举荐年仅十九岁的堂弟淮阳王李道玄挂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步棋,其背后有多重原因。

“道玄虽年仅十九,”李世民声音坚定,继续说道:“然自太原起兵便随军征战。当年虎牢关大战,他率轻骑直突窦建德军阵,三进三出,勇冠三军。这样的良将之才,正当借此役历练。”

他刻意略去这少年其实是自己一手栽培的心腹,从十五岁起就在他麾下成长,每一个战阵技巧都是他亲自指点。此刻举荐道玄,既能在河北战局中保持秦王系的影响力,又不至引来父皇猜忌。

李建成脸色微沉,正欲开口反对,李世民抢先道:“况且刘黑闼新败,所率不过残兵败将。此战看似凶险,实则正是磨练宗室子弟的良机。”他转向御座,言辞恳切:“儿臣以为,此等风险可控之战事,正适合道玄这等年轻宗室积累威望。”

这话表面是说给李渊听,实则字字都在点拨,真实意图在于说明此战难度不高,正好用来培养我们自己人。

龙椅上的李渊抚须沉吟,目光在两个儿子间逡巡。他何尝不知世民这番举荐的深意?但想到这个侄儿确实勇武过人,又是自家人,总比让某个将领再立新功要来得好。

“准奏。”李渊终于开口,“就依秦王所奏,以淮阳王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

李世民躬身领命时,眼角瞥见李建成不甘的神色,心中暗舒一口气。这一步棋,既避免了父皇猜忌,又阻了太子势力,更让自己的人在军中崭露头角。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完美的安排,竟会在不久的将来,让那个他亲手栽培的少年将军付出生命的代价。

七月十七日,诏令颁下。年仅十九岁的淮阳王李道玄顶盔贯甲,在承天门外接过旌节。阳光照在他尚显稚嫩却坚毅的面庞上,三万禁军精锐列阵朱雀大街,玄甲映日,枪戟如林。

少年亲王在马上举槊高呼:“扫清河北,在此一举!”

三军齐喏,声震云霄,铁流随即向北涌去。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