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龙首原弘义启新篇,江淮主伏威辞旧邦(2 / 2)

加入书签

得军中\"令行禁止,路不拾遗\"。

当年,阚棱归顺唐朝后,被任命为左领军将军,后又迁越州都督。

当杜伏威最终站回班列,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时,他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复杂的目光,有钦羡,有审视,亦有难以言喻的忌惮。他坦然受之,心中那片曾经叱咤风云的江淮,在此刻,终于与眼前这片长安的宫阙,彻底融为一体。

就在杜伏威于庙堂之上尽享殊荣的当夜,长安的另一处馆驿中,却是另一番光景。

与杜伏威同降的李子通,辗转难眠。他推开窗,望着南方晦暗的夜空,对榻上假寐的旧部乐伯通低吼道:“伯通,你我都曾是纵横江淮的蛟龙,如今却困于此地,仰人鼻息!杜伏威竟甘为笼中鸟,可笑至极!”

乐伯通坐起身,谨慎地压低声音:“李公,慎言!如今大局已定,唐廷势大……”

“正是杜伏威入朝,江东无主,此乃天赐良机!”李子通猛地转身,眼中燃烧着不甘的火焰,“我等在长安,不过是待宰的羔羊,名为归顺,实同囚虏。江淮子弟,皆是你我旧部,振臂一呼,必能重聚大业!难道你愿此生,就终结于这长安的馆驿之内,做个无所事事的寓公吗?”

他的话语充满了对往昔权势的眷恋与对现实处境的不忿。此刻,老上级杜伏威的荣宠非但未能使他安心,反而深深刺痛了他,让他看到了另一种更为冒险,却也可能更辉煌的道路。

乐伯通被他话语中的激愤与描绘的图景所动,沉吟良久,终于咬牙道:“也罢!与其老死长安,不如搏个前程!愿随李公,再闯一番天地!”

二人计议已定,当夜便借着夜色掩护,悄然潜出馆驿,策马直奔东南方向的蓝田关。他们一路小心规避官道,专走僻静小径,心中既怀着重整旗鼓的野心,也充斥着逃亡的紧张。

然而,他们的行踪早已落入关防眼中。就在二人以为即将逃出生天,抵达蓝田关下,欲趁黎明前的黑暗混出关去时,火把骤然亮起,照得四周如同白昼。

守关校尉按刀而立,冷然道:“李将军、乐将军,陛下待尔等不薄,何故不辞而别?”

四周甲士环列,弓弩已张。 李子通面色惨白,心知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掷剑于地。他与乐伯通最终未能重返他们梦萦魂牵的江东,而是在长安郊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这一场意图趁势而起的潜逃,最终以两颗人头的落地,画上了血色的句号。

杜伏威的审时度势,换来的是身后哀荣与部众保全;而李子通的野心复萌,则印证了那句“天命已归,妄动者亡”的历史铁律。在这天下鼎定的大势面前,个人的选择,往往便是一生一死的分野。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