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洺水血雨泣忠魂,北疆烽火照征程(2 / 2)
唐军,长叹一声,掷刀于地。
此役,王要汉不仅攻克杞州,更生擒敌将周文举,彻底切断了徐圆朗北援刘黑闼的通道。当捷报与河北战报同时呈至李世民案前,东南的胜利虽稍慰军心,却更映衬出洺水城失陷的沉重,大唐一统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浸透着忠勇将士的热血与生命。
东南战线告捷的同时,西北边陲的战鼓亦隆隆擂响。
二月二十七日,延州道行军总管段德操率精锐步骑直扑梁师都据守的石堡城(唐延州榆林县南,大致在今陕西省榆林市附近)。这座扼守要冲的坚城矗立在黄土高原之上,城墙在初春的寒风中泛着暗红色的光泽,仿佛浸染了无数将士的鲜血。
梁师都据夏州等地称帝(国号\"梁\"),并勾结突厥,是唐朝北方大患。段德操此次军事行动,是唐朝剪除梁师都势力系列作战的一部分。夺取此地,能削弱梁师都的防御力量,可建立进攻其老巢夏州的前沿基地。
\"将军,梁师都的主力正在三十里外疾驰而来。\"斥候压低声音禀报时,段德操正凝神观察着城防布局。
他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如鹰:\"传令各营,依计行事。梁师都既然亲自来援,正好一网打尽!\"
当梁师都的亲兵旗帜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唐军早已严阵以待。战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突厥弯刀在苍白的阳光下闪烁着刺目的寒光。
\"放箭!\"段德操一声令下,漫天箭雨应声倾泻。梁师都的骑兵在密集的箭矢中纷纷落马,阵型大乱。段德操亲率重甲步兵从侧翼突袭,一举击溃敌军主力。梁师都见大势已去,在亲兵拼死护卫下,仅带着十六骑仓皇逃窜。
捷报传至长安,李渊在太极殿抚掌大笑,当即增派两万精兵,命段德操乘胜进攻夏州。数日后,唐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夏州东城。站在东城残破的城楼上,段德操远眺西城紧闭的城门,对副将沉声道:\"梁师都退守西城,已是强弩之末。传令各营,准备总攻!\"
然而就在唐军即将攻陷西城的紧要关头,北方的地平线上突然扬起漫天烟尘——突厥援军如黑云压境般汹涌而来。探马接连驰报突厥骑兵的数量远超预期,段德操不得不暂缓攻城,急报长安请示。
李渊审时度势,深知此时与突厥主力决战并非良机,遂下诏命段德操暂缓攻势,整军撤回。这道诏令让许多浴血奋战的将士扼腕叹息,却体现了李渊作为战略家的深远考量——在天下未定的格局下,有时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长远的进取。
当三路战报相继呈递至河北前线李世民的案头,这位年轻的统帅深刻体会到父亲李渊的执政智慧:在河北要坚决复仇,在东南需速战速决,在西北则要审时度势。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对全局的精准把握。而这些遍布大唐疆域的战事,正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预示着这个新生王朝即将迎来它真正的辉煌。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