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新安江吴王纳土,武德殿唐旌授符(4 / 4)

加入书签

黑闼,更是当前燃眉之急。接下来……该是集中全力,彻底解决河北问题的时候了。你的担子,不轻啊。”

李世民目光锐利,沉声应道:“儿臣明白。汪华归顺,已断萧铣一臂,刘黑闼孤悬河北,败亡只是时日问题。请父皇放心,儿臣必当竭尽全力,早日平定北方,再图江南!”

李渊看着英气勃发的儿子,欣慰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那片广袤的、尚未完全插上大唐旗帜的河山,眼神中充满了憧憬与凝重。

而此时,千里之外的歙州城。

新安江的秋水,在月光下静静地流淌,江面泛着细碎的银光。州府之内,烛火通明。已届中年的汪华,正轻轻抚摸着刚刚由长安快马送来的大唐诏书、越国公的金印和崭新的紫色官袍。他的手指划过冰凉的印绶,眼神复杂。

十余年的光阴,仿佛就在眼前。从大业末年的天下大乱,他为了保护乡梓起兵,到逐渐拥有五州之地,在这片群山环抱的土地上,努力经营,劝农桑,兴文教,使这里成为乱世中难得的安宁之所。他自称吴王,更多是一种自保和维系秩序的需要,而非真正的帝王野心。他深知,在这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自己终究只是一个“保境者”的角色。

如今,李唐王朝如日中天,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继续割据,或许能偏安一时,但最终难免兵戎相见,让这片他守护了十余年的土地再遭战火。归顺,是代价最小、也最符合百姓福祉的选择。他用十余年的经营,为这片土地换来了一个和平融入大一统王朝的机会,也为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找到了一条最好的出路。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熟悉的山水轮廓,听着隐约的江水声,心中百感交集。有卸下重担的释然,有对过往岁月的唏嘘,也有对未来的些许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问心无愧的平静。乱世十余年,他尽力了。如今,他为歙州,为这五州的百姓,找到了一个他认为最稳妥的归宿。

夜风吹拂,带着山野特有的清新气息。汪华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诏书握紧。明天,他将以大唐歙州总管、越国公的身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历史,也将记住武德四年这个秋天,在长安与歙州之间,这次影响深远的和平归顺。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