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人事制衡(2 / 3)
在刚刚平定的大地上。每决定一个人选,都要权衡各方势力,考虑地域平衡,揣摩皇帝心意。
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引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潞州急报!李世积将军的父亲李盖,找到了!\"
李渊猛地站起身:\"人在何处?可安好?\"
\"安好!\"信使喘着气,\"被藏在王世充旧部的一个庄子里,瘦了些,但精神头很好。当地官员发现后立即护送回了长安。
\" \"好!好!好!\"李渊连说三个好字,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快派人通知懋功(李世积字)!让他立即去接父亲!\"
他转向长孙无忌:\"下诏,恢复李盖所有官职爵位,再加赐帛千匹。这可是天大的喜讯!\"
处理完这桩意外之喜,李渊心情明显好转。但当话题转到益州时,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窦轨还在益州?\"李渊问,\"朕记得他上个月奏请回京养伤?\"
\"是,\"长孙无忌斟酌着词句,\"但益州近来有些骚动,裴仆射以为还是需要窦将军这样的老将坐镇。只是...\"他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李渊睨了他一眼,\"又有人弹劾他手段酷烈?\"
长孙无忌苦笑:\"何止酷烈。御史台这个月收了十七封状子,说窦将军治下,府衙前的石阶都被血染红了洗不干净。有个录事参军因为送文书晚了一刻钟,被当场鞭笞五十,差点没救过来。\"
李渊默然。他想起窦轨上次回京述职时,甲胄都不解就进宫见驾,浑身散发着血腥和汗臭混合的味道。那是个真正的悍将,但也是个让人头疼的臣子。
\"告诉窦轨,\"李渊最终说道,\"朕准他再留一年。但若是再闹出人命,就让他滚回陇西老家放羊去。\"
所有的决议最终都要形成正式的诏书。这个过程远比外人想象的要繁琐。首先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根据皇帝意旨起草诏书,然后送交门下省审核。门下省的给事中们会逐字推敲,有时甚至会将诏书驳回重拟。
此刻,在中书省的值房里,中书舍人温彦博正在为屈突通的任命诏书绞尽脑汁。
\"'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他喃喃自语,\"这个'右'字要不要加个'副'字?毕竟上头还有秦王这个尚书令...\"
一旁的老书吏笑道:\"温舍人多虑了。秦王殿下那个尚书令是遥领,实际政务还得屈突公来处理。加个'副'字,反倒显得陛下小气了。\"
温彦博点头称是,继续斟酌词句。诏书不仅要准确传达旨意,还要体现皇帝的器重与期望,更要让接旨的人感受到荣耀与责任。每一个用词都需反复推敲。
与此同时,在门下省,给事中欧阳询正在审核关于李道玄的任命诏书。
\"'淮阳王道玄,英武早发'...\"他念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转头问同僚:\"这个'早发'是不是有点暗示人家年纪小的意思?要不要改成'天纵英武'?\"
同僚凑过来看了看:\"欧阳公考虑得是。不过下官以为,点出年少未必是坏事。十九岁的洛州总管,这才显得陛下破格用人,不拘一格嘛!\"
诏书在经过层层审核后,最终用黄纸誊写,由侍中副署,送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接到诏书后,需要根据内容分发到吏部、兵部等相关部门具体办理任免手续,制备官符、印信等物。
当屈突通接到任命时,他正在军营里督促士兵操练。传旨的中使捏着鼻子站在校场边,看着尘土飞扬中那个黑脸将军吼得嗓子沙哑。
\"...特进屈突通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即日赴洛阳任职。钦此。\"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