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开元通宝临世(2 / 3)
时,便看出其“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的不凡潜质,极力促成甥女长孙氏与李世民的婚姻,长孙无忌由此与李世民结成郎舅之亲,更成为其最核心的幕僚班底,即“秦王集团”的早期重要成员。
自李渊太原起兵以来,他便追随李世民左右,鞍前马后,虽史书未明确记载其在此阶段有赫赫战功(如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等大战的正面冲锋陷阵),但他以其精明的谋略、缜密的思虑和绝对的忠诚,更多地扮演着心腹谋士与决策参与者的角色,常出入秦王府帷幄之中,参与密议,为李世民运筹谋划,处理机要文书,协调内外关系,是李世民在波澜云诡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极为倚重的智囊与“自己人”。
“新钱?”廨房里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对!名曰‘开元通宝’!”长孙无忌拿起茶碗灌了一口,继续道,“尺寸定死了,径八分!重量也定死了,二铢四絫(lěi)!精密得很,十枚正好一两!轻重大小,据说是有司用黍粒一颗颗称量试出来的,说是最是趁手!”
“这名儿起得好,‘开元通宝’,开辟新纪元之通宝啊!”员外郎抚掌道。
“名儿好,字更好!”尚书放下茶碗,眼睛发亮,“陛下特意命给事中欧阳询欧阳大人撰写并书写铭文!欧阳公的书法,那是杠杠的!听说那字迹端庄秀丽,又挺拔有力,布局那叫一个巧妙,八个字(按:实际为四字,旋读)能循环诵读,寓意吉祥!这新钱要是铸出来,往市面上一放,那些破烂玩意儿还好意思叫钱?”
“欧阳询写字?那这钱怕是好看得让人舍不得花啊!”主事开了句玩笑,廨房里顿时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新钱的希望,似乎暂时冲淡了连日来的血腥气。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长安。朝野上下,都对这即将到来的“开元通宝”充满了期待。而在皇宫深处,李渊的心情却并非全然轻松。他站在殿阁中,看着欧阳询呈上的新钱蜡样,那“开元通宝”四字确实气象万千,结构精妙。他捻着胡须,目光深邃。
“好,甚好。”李渊点头,对侍立一旁的欧阳询和工部官员表示赞许,“此钱一出,天下弊币可渐次革除矣。”他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一丝欣慰。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算计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明面上的巨寇已除,但天下远未到刀枪入库的时候。突厥狼骑仍在北境窥伺,国内百废待兴,国库看似因抄没而充盈,实则空虚得很。铸新钱,统一币制,不仅是经济需求,更是政治手段。这能牢牢将金融命脉抓在中央手中,削弱地方潜在势力,巩固李唐的统治根基。他顺从了大臣们改革币制的呼声,看似是被形势推着走,实则暗中将此视为又一着巩固皇权、削弱潜在威胁的妙棋。赐炉铸币,更是深思熟虑的一步。
很快,具体诏令就下来了。七月十七日,朝廷正式颁令:于洛阳、并州(太原,李唐起家之地)、幽州(防御突厥前线)、益州(天府之国,财富重镇)这四大要害之地,设立官方的“钱监”,专职铸造“开元通宝”。
诏令到此,已是重大举措。但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朝野议论纷纷,也充分体现了李渊的“帝王心术”。
“特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宣旨太监拉长了声调,在朝堂上清晰地念出这个名字,“各三炉!赐裴寂……裴监一炉!准其等依法鼓铸!”
殿内一阵轻微的骚动。赐给亲王和重臣铸币权?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恩宠,也是巨大的利益和象征性的权力!秦王功高,齐王亦掌兵,赐炉或是酬功,或是安抚,亦或是……一种更复杂的平衡?而赐予裴寂这个最早从龙的“元谋功臣”、当今陛下最信任的故旧一炉,其信号意义更是耐人寻味。是表示皇帝对老臣的优渥,还是暗示即使心腹如裴寂,其所能获得的特权亦有限度,仅得一炉,远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